[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应急开启功能的车门锁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24963.4 | 申请日: | 2020-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22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闫康康;朱兵强;种刚;田树清;李彦鹏;薛伟鹏;孙晓林;白杰;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77/30 | 分类号: | E05B77/30;E05B79/20;E05B7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宏来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41 | 代理人: | 许振强 |
地址: | 7102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应急 开启 功能 车门 结构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应急开启功能的车门锁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内开把手和均设于车门锁的壳体上的第一开启摇臂、第一解锁摇臂和第二解锁摇臂;内开把手通过内开拉线与第一开启摇臂连接,第一开启摇臂的第一端与第一解锁摇臂的第一端抵接,第一解锁摇臂的第二端与第二解锁摇臂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开启机构,开启机构包括同轴连接于壳体上的第二开启摇臂和限位块,第二开启摇臂与第一开启摇臂的第二端抵接,限位块与车门锁的锁舌抵接,锁舌转动设于壳体上;解锁止机构,解锁止机构包括解锁杆,解锁杆的两端分别滑移连接于第二解锁摇臂和第二开启摇臂;本申请具有应急开启功能且结构简单、成本低较,操作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门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应急开启功能的车门锁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GB 7258中11.5条内容要求,乘用车所有供乘员上下车的车门(安装儿童锁锁止时除外)均应能从车内开启。
但是目前商用车中多数车型通过在驾驶室内布置机械拨钮等结构,通过拉线结构联动锁体内的解锁结构实现解锁,但是此类结构布置复杂,机械拨钮与拉线结构成本高,不适合大范围应用,导致应用范围较差;其余商用车的驾驶室内没有机械解锁止功能,通常通过遥控钥匙或者中控解锁实现车内解锁功能,但是上述在遇到紧急危险时,如果遥控钥匙、中控解锁失效,则用户无法从驾驶室内解锁逃生,降低了用户的生还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一为提供一种具有应急开启功能且结构简单、成本低较的车门锁结构。
为了达到目的一的效果,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具有应急开启功能的车门锁结构,包括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内开把手和均设于所述车门锁的壳体上的第一开启摇臂、第一解锁摇臂和第二解锁摇臂;所述内开把手通过内开拉线与第一开启摇臂连接,所述第一开启摇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解锁摇臂的第一端抵接,所述第一解锁摇臂的第二端与第二解锁摇臂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开启机构,所述开启机构包括同轴连接于所述壳体上的第二开启摇臂和限位块,所述第二开启摇臂与所述第一开启摇臂的第二端抵接,所述限位块与所述车门锁的锁舌抵接,所述锁舌转动设于所述壳体上;解锁止机构,所述解锁止机构包括解锁杆,所述解锁杆的两端分别通过滑轨滑移连接于第二解锁摇臂的第二端、通过滑槽滑移连接于第二开启摇臂,所述解锁杆与限位块之间设有卡接机构;所述第一开启摇臂、第二开启摇臂、第一解锁摇臂、限位块和锁舌上均配置有使其复位的弹性件;在所述第一开启摇臂转动时,所述第一解锁摇臂、第二解锁摇臂与第二开启摇臂绕各自与壳体连接的转轴联动,所述第二解锁摇臂带动解锁杆沿滑槽移动至通过卡接机构与限位块构成联动关系。
作为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固定于解锁杆上的凸起和固定于限位块上的卡接块,所述卡接块与所述凸起均垂直于所述第二开启摇臂的转动平面并相向延伸设置,所述卡接块用于在开启所述车门锁的过程中对凸起进行限位,当第一开启摇臂转动预设角度时,所述第一解锁摇臂带动解锁杆沿滑轨联动至凸起与卡接块抵接,所述限位块和第二开启摇臂通过凸起与卡接块绕各自与壳体之间的转轴联动。
作为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凸起的高度大于所述滑槽的槽深。
作为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开启摇臂通过挡板与第二开启摇臂抵接。
作为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解锁摇臂与第一开启摇臂抵接的一侧设有朝背离第一开启摇臂方向倾斜的延伸导向面。
作为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解锁摇臂与所述第一开启摇臂的转动平面彼此平行,所述第二开启摇臂、第二解锁摇臂、限位块和锁舌的转动平面彼此平行,所述第一开启摇臂与第二开启摇臂的转动平面彼此垂直。
本发明的目的二为提供一种具有应急开启功能的车门锁结构的使用方法,具有用户在遇到紧急危险时,在遥控钥匙、中控解锁失效的情况下,用户能够从驾驶室内解锁逃生,且操作简单方便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陕西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49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