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预报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20440.2 | 申请日: | 2020-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17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1 |
| 发明(设计)人: | 张艳;王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S7/02 | 分类号: | G01S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厉洋洋 |
| 地址: | 10085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人造卫星 经过 雷达 探测 范围 预报 方法 系统 介质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预报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方法包括:获取卫星两行根数信息;剔除不可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建立卫星轨道预报模型;粗略筛选卫星能够进入探测范围的时间区间;精确计算卫星进入探测范围时间区间及进入时的视角。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剔除不可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和两次筛选相结合的方法,能够精确快速地预报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时间和进入时的视角,运算量小,耗时短,操作员能够根据本方法提供的结果快速地对雷达进行任务规划,更有效地执行跟踪任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星过境预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预报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背景技术
人造卫星在空间轨道运行时,经过雷达探测范围,雷达便能对其实施跟踪。
然而,现有技术中没有对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进行预报的有效方案,无法精确快速地预报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时间和进入时的视角,雷达操作员无法预先对雷达进行任务规划,无法使雷达更有效地执行跟踪任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预报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预报方法,包括:
获取卫星两行根数信息,根据所述卫星两行根数信息解析出轨道参数信息;
根据所述轨道参数信息和雷达探测范围的包络区域信息剔除不可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
建立卫星轨道预报模型,利用所述卫星轨道预报模型和预设俯仰角过境门限预测指定时间段内可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及经过探测范围的粗略时间区间;
利用所述卫星轨道预报模型确定所述粗略时间区间内卫星的位置坐标,根据所述卫星的位置坐标和所述雷达探测范围的包络区域信息确定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及经过探测范围的精确时间区间及进入时的视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预报系统,包括:
轨道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卫星两行根数信息,根据所述卫星两行根数信息解析出轨道参数信息;
预筛选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轨道参数信息和雷达探测范围的包络区域信息剔除不可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
粗略筛选模块,用于建立卫星轨道预报模型,利用所述卫星轨道预报模型和预设俯仰角过境门限预测指定时间段内可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及经过探测范围的粗略时间区间;
精确计算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卫星轨道预报模型确定所述粗略时间区间内卫星的位置坐标,根据所述卫星的位置坐标和所述雷达探测范围的包络区域信息确定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及经过探测范围的精确时间区间及进入时的视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案所述的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预报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案所述的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预报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剔除不可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和两次筛选相结合的方法,能够精确快速地预报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时间和进入时的视角,运算量小,耗时短,操作员能够根据本方法提供的结果快速地对雷达进行任务规划,更有效地执行跟踪任务。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及其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未经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04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