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OVID-19快速检测显色指示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19218.0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3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聂志超;张慧;李西清;张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微分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44;C12R1/93 |
代理公司: | 安徽申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78 | 代理人: | 程艳梅 |
地址: | 238000 安徽省巢湖市巢湖经济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ovid 19 快速 检测 显色 指示 试剂盒 | ||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COVID‑19快速检测显色指示试剂盒,所述试剂盒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试剂解冻,分别将检测显色指示剂、检测反应液和LAMP引物组按照一定的比例配置混合均匀,S2、分别将待检测核酸样品,阳性对照品和阴性对照品按照一定比例加入S1配置好的的混合溶液中,混匀离心,S3、将反应置于65℃孵育30分钟,S4、反应结束后在自然光充足的环境中进行观察,可肉眼直接判读结果;指示试剂盒基于LAMP扩增技术快速检测COVID‑19病毒N基因,在恒温条件下进行高效的特异性链置换反应,克服了传统PCR反应温控精密度要求高,过程复杂耗时的特点,同时,该指示试剂盒操作简便,对实验操作人员的要求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COVID-19快速检测显色指示试剂盒。
背景技术
基于核酸扩增的分子诊断是通过引物介导特异性扩增目的基因以检测内源性(遗传或变异)或外源性(病原体)目的基因的存在与否,进而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其主要的应用场景有传染病的诊断,血筛,肿瘤早期辅助诊断,肿瘤的分子分型,遗传病的诊断,产前诊断,组织分型等。其中在传染病的诊断和血筛方面,基于核酸扩增的分子诊断能缩短诊断的“窗口期”,并且可以定量对病原体进行检测。相比于传统的免疫诊断方式而言,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其中,在众多检测手段中,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Amplification,LAMP)是Notomi等在1998年报道的一种等温核酸扩增技术。该法依赖于识别保守序列DNA的6个特异性片段的4条引物(2条外引物和2条内引物)和一种链置换DNA聚合酶(Bst DNA polymerase)。LAMP检测体系中基因的扩增和产物的检测可一步完成,扩增效率高,可在30~60min扩增10^9~10^10倍,特异性较高。LAMP技术的主要原理是DNA在65℃左右可以处于动态平衡状态,DNA在此温度下利用4条特异性引物依靠一种链置换DNA聚合酶,使链置换DNA的合成不停地自我循环。扩增的最后产物是具有不同个数茎环结构、不同长度DNA的混合物,且产物DNA为扩增靶向序列的交替反向重复序列。
LAMP扩增系统结合酸碱指示剂,反应过后的阳性产物与阴性产物显色差异明显,可以直接通过观察判别结果,具有结果易判读、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优势,整个反应过程只需要65℃30min,检测速度快、反应时间短且不需要复杂的温控设备,适合现场即时筛查COVID-19疫情的快速检测。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新冠病毒分子核酸检测技术检测下限低、操作流程复杂耗时、需要复杂实验室仪器设备和气溶胶污染严重的问题,在不需要复杂温控设备仪器的同时,简化检测流程,通过反应后产物颜色的变化直接判读结果,并且做到样本只进不出,有效防止污染。适用于任何场景的病毒分子诊断和筛查。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COVID-19快速检测显色指示试剂盒,所述指示试剂盒包含检测显色指示剂、检测反应液、阳性对照品、阴性对照品和LAMP引物组。
优选的,所述检测显色指示剂包含0.5~2.3mM dNTPs、2~12mM MgSO4、10~25mMTris-HCl、5~15mM KCl、8~16mM(NH4)SO4、0.1~0.3%Triton X-100、0.5~1.5M甜菜碱和酸碱指示剂。
优选的,所述检测反应液包含6~10U Bst DNA聚合酶、16~25U ThermoStable V反转录酶、DNA Polymerase、20U AMV反转录酶、6~10U RNase抑制剂、18~26%海藻糖。
优选的,所述阳性对照品为COVID-19特异性基因N对应的人工合成质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微分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微分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92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