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味鱼骨花生粒及其加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18450.2 | 申请日: | 2020-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1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 发明(设计)人: | 杜航;王珺;姜九来;张媛媛;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洽洽食品设计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A23L17/10 | 分类号: | A23L17/10;A23L5/10;A23L25/00 |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侯晔 |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鱼骨 花生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味鱼骨花生粒及其加工方法,属于即食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一种多味鱼骨花生粒及其加工方法,包括清洗、蒸煮、烘烤、切割、调味、复配芝麻辣椒和花生以及包装步骤,所述调味料为1.5%辣椒粉、2%的胡椒粉、0.5%的白砂糖;所述复配料为花生、芝麻辣椒,比例为3:1;所述鱼骨为海鱼骨,使得处理后的酥脆度较淡水鱼骨更好;将软化后的鱼骨在160~170℃的温度下,烘烤12~15分钟,使得在短时间内让鱼骨失去水分,以保证鱼骨的酥脆度和油腻感适中;处理后的鱼骨粒中复配芝麻辣椒和花生,提高了鱼骨的风味和产品的综合性,解决了单食鱼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即食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味鱼骨花生粒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水产品资源比较丰富,其中以鱼类为主。鱼的肉质肥美,鲜香嫩滑,深受消费者喜欢,但是并非鱼身上的所有部位能综合利用,其中鱼骨食品开发比较落后,大量的鱼骨直接丢弃或者加工成鱼粉、骨油和骨胶,用于工业原料或者动物饲料,利用率虽然提高了,但是经济效益却未明显提高。鱼骨含有丰富的钙离子,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增强骨骼的强度。同时含有比较丰富的铁离子,可以有效的促进血红蛋白的生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免疫力。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710170475.9、申请公布日为:2017年7月21日,公开了一种即食鱼排的加工技术,通过前处理、去腥、第一次调味、油炸、第二次调味、包装以及高压蒸煮,制成的鱼排方便携带,开袋即食,香酥美味可口,该产品的制备方法利用油炸定型,将鱼骨和蛋白淀粉包裹在一起,利用高压蒸煮软化、油炸脆化鱼骨,既充分利用了营养物质,又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产品有鱼肉有鱼骨,口感酥脆,营养丰富。该发明提高了鱼产品下脚料的综合利用率、增加了产品附加值,为鱼副产物生产加工开辟了新的方向。但由于目前市场上鱼骨产品特别单一,主要是以烘烤鱼骨和油炸鱼骨为主,虽然提高了产品的经济价值,但是单食鱼骨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种不佳的食用方法,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并不高。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即食鱼骨产品特别单一,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味鱼骨花生粒及其加工方法,在原来鱼骨的基础上,复配上了芝麻辣椒脆和花生。芝麻辣椒脆口感酥脆、芝麻香浓郁,辣味比较突出,提高了鱼骨的风味和产品的综合性,解决了单食鱼骨的问题,让消费者更容易接受。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味鱼骨花生粒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清洗:挑选鱼骨,将其清洗5~8分钟,去除附着在鱼骨表面的杂物,将清洗好的鱼骨置于过滤网筛上称重备用;
步骤二、蒸煮:在121℃温度、0.12Mpa压力下,将清洗好的鱼骨放入蒸煮箱中蒸煮18~25 分钟,使得鱼骨软化,防止鱼骨过硬,影响口感和造成食品食用危险;且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
步骤三、烘烤:将软化后的鱼骨在160~170℃的温度下,烘烤12~15分钟,使烘烤后的鱼骨质量变为原来的45%±1%,使得在短时间内让鱼骨失去水分,以保证鱼骨的酥脆度和油腻感适中;
步骤四、切割:将烘烤后的鱼骨在切割机上进行切割成长度为2~3cmm的鱼骨粒,从而方便食用;
步骤五、调味:向步骤四中切割后的鱼骨粒中撒入辣椒粉、胡椒粉、白砂糖,搅拌使鱼骨充分入味;
步骤六、复配芝麻辣椒和花生:将鱼骨粒、花生、芝麻辣椒按照2:3:1的比例进行配比,混匀即可,芝麻辣椒中芝麻香可以提高产品总体香味,花生的辣味十足,花生与鱼骨复配之后提高了鱼骨的风味,再加之辣椒与鱼骨辣味复配,更加贴合产品风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洽洽食品设计研究院,未经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洽洽食品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84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