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燃料喷孔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17176.7 | 申请日: | 202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0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邓维鑫;欧阳浩;杨顺华;白菡尘;谭宇;张弯洲;田野;唐波;胡俊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
主分类号: | F02K7/10 | 分类号: | F02K7/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陈炳萍 |
地址: | 621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压 发动机 燃料 结构 | ||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燃料喷孔结构,具体涉及发动机燃烧室的技术领域。一种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燃料喷孔结构,包括燃烧室,所述燃烧室进气口一端的顶部和底部均开有多个间隔分布的椭圆孔,每个所述椭圆孔短轴的延长线均与燃烧室内的气流方向平行,多个所述椭圆孔分两排设置在燃烧室上、且两排所述椭圆孔交错分布。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克服了现有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在喷注燃料的过程中存在燃料与气流无法充分混合的问题,可用于不同当量直径的燃烧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燃烧室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燃料喷孔结构。
背景技术
超燃冲压发动机作为一种推进动力装置,可以经济可靠地实现高超声速飞行目标。超燃冲压发动机一般包括进气道、隔离段、燃烧室、尾喷管等部件。
燃烧室的功能是实现燃料的喷注、点火和燃烧。现有的燃料喷注方法根据喷注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壁面喷注和侵入式喷注。壁面喷注一般采用布置在发动机壁面的小孔将燃料注入燃烧室。侵入式喷注则常采用支杆、支板等装置,将燃料从燃烧室流道中部喷入。
壁面喷注的优点是:燃烧室内没有侵入物,对流动的阻力较小,并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缺点是:燃料穿透深度较低、扩散速度较慢,达到充分混合的时间较长,一般用于小尺度燃烧室(燃烧室当量直径不大于Ф30mm)。
侵入式喷注的燃料穿透深度较高、扩散区域较大,达到充分混合的时间较短,一般适用于大尺度燃烧室(燃烧室当量直径大于Ф30mm)。但侵入式喷注采用支杆/支板等装置阻力较大,会使得气流产生很强的总压损失,从而降低发动机的推进效率,并且侵入式喷注还存在热防护的问题。
目前,常用的较大尺度燃烧室当量直径为内Ф30~50mm,燃料多为气态的氢气、乙烯、甲烷及其混合物等,空气和燃料在燃烧室内驻留时间仅为毫秒量级。为实现气流与燃料的快速充分混合,并尽可能地降低气流总压损失,以及避免侵入式喷注带来热防护的难题,故急需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超然冲压发动机燃烧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燃料喷孔结构,以解决现有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在喷注燃料的过程中存在燃料与气流无法充分混合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燃料喷孔结构,包括燃烧室,所述燃烧室进气口一端的顶部和底部均开有多个间隔分布的椭圆孔,每个所述椭圆孔短轴的延长线均与燃烧室内的气流方向平行,多个所述椭圆孔分两排设置在燃烧室上、且两排所述椭圆孔交错分布。
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效果:本方案在燃烧室顶部和底部均设置了两排交错分布的椭圆孔,借助椭圆孔可将燃料喷注至燃烧室内,椭圆孔的长轴迎风设计,增加了燃料射流与高速来流的接触面积,增强了高速漩涡的卷吸强度,使得燃料可在燃烧室内快速扩散混合,缩短了燃料与气流混合均匀所需的时间和距离,提高了混合效率和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椭圆孔长轴的长度是2-3mm,所述椭圆孔的短轴长度是其长轴长度的1/4-1/3,两排所述椭圆孔的中心间距的长度是短轴长度的3倍,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椭圆孔的中心间距的长度是长轴长度的1.5-2.5倍,靠近燃烧室两侧的两个所述椭圆孔的中心距离燃烧室两侧边缘的长度与其长轴的长度相同。
通过上述设置,椭圆孔的等效直径约为1mm,保证了气态燃料具有足够的穿透能力。短轴长度是长轴长度的1/4-1/3,并且长轴迎风,增加了燃料射流和高速来流的接触面积,可以使得燃料在椭圆孔附近就马上开始快速混合。每个相邻椭圆孔的中心间距是长轴长度的1.5-2.5倍,可以使得燃料从两排椭圆孔喷出后快速扩散,并且在长轴长度约3-5倍的距离内覆盖燃烧室的全部展向宽度,缩短了燃烧室混合长度,降低了燃烧室壁面阻力。
进一步的,所述椭圆孔采用飞秒激光技术开设。通过上述设置,可加工出深径比(打孔深度与椭圆孔当量直径之比)大于20的椭圆孔,并且确保了椭圆孔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未经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71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设备或家具缝隙用防虫害装置
- 下一篇:无人机巡航的控制方法及相关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