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耸立浓缩池的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16713.6 | 申请日: | 2020-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66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张占起;张永昌;赵永祥;代洋;宋毫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E04G11/06;E04G17/00;B01D21/00;B01D2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吕露 |
| 地址: | 475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耸立 浓缩 施工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耸立浓缩池的施工方法,涉及冶金矿山施工领域。耸立浓缩池的施工方法包括测量放线、搭建脚手架、固定浇筑模板和向各个浇筑模板浇筑混凝土。测量放线包括确定浓缩池在水平面的中心位置和确定浓缩池的底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竖向上的高度位置。搭建脚手架包括根据浓缩池在水平面的中心位置搭建中心脚手架,并以缩池在水平面的中心位置为中心周向搭建侧面脚手架,将顶部脚手架固定于侧面脚手架。通过确定浓缩池在水平面上的中心位置,再根据浓缩池的中心位置向四周搭建侧面脚手架,再根据浓缩池的底壁的下表面在竖向上的高度位置搭建顶部脚手架,这样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浓缩池的空间位置,便于浓缩池的定心和整体框架的搭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冶金矿山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耸立浓缩池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耸立锅底形结构浓缩池施工难点相对较多,如果措施不得力,就会造成尺寸偏差,尤其是对平面中心位置和空间高度位置的确定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后续设备的安装精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耸立浓缩池的施工方法,以改善现有浓缩池施工精度较低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耸立浓缩池的施工方法,包括测量放线、搭建脚手架、固定浇筑模板和向各个浇筑模板浇筑混凝土。测量放线包括确定浓缩池在水平面的中心位置和确定浓缩池的底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竖向上的高度位置。搭建脚手架包括根据浓缩池在水平面的中心位置搭建中心脚手架,并以缩池在水平面的中心位置为中心周向搭建侧面脚手架,再根据浓缩池的底壁的下表面在竖向上的高度位置搭建顶部脚手架,将顶部脚手架固定于侧面脚手架。固定浇筑模板包括在侧面脚手架上固定多个周向支撑柱浇筑模板,在中心脚手架的周壁固定中心支撑柱浇筑模板,在顶部脚手架上固定浓缩池底壁浇筑模板和浓缩池侧壁浇筑模板,多个周向支撑柱浇筑模板位于浓缩池底壁浇筑模板的下方。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浓缩池在水平面上的中心和在竖向上的高度位置,再根据浓缩池的中心位置向四周搭建侧面脚手架,再根据浓缩池的底壁的下表面在竖向上的高度位置搭建顶部脚手架,并将顶部脚手架固定在侧面脚手架上,这样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浓缩池的空间位置,便于浓缩池的定心和整体框架的搭建。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耸立浓缩池的施工方法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顶部脚手架上固定浓缩池底壁浇筑模板包括:在顶部脚手架上固定六个扇形浇筑模板,每个扇形浇筑模板的圆心角为60°。
上述技术方案中,浓缩池底壁浇筑模板划分为六个圆心角为60°的扇形浇筑模块,能够分区域浇筑浓缩池的底壁,能够提高浓缩池底壁的浇筑质量,便于形成高质量的浓缩池底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浓缩池的底壁的上表面包括具有第一坡度的第一环面、具有第二坡度的第二环面和具有第三坡度的第三环面,第一坡度小于第二坡度,第二坡度小于第三坡度,第一环面、第二环面和第三环面依次连接;确定浓缩池的底壁的上表面的高度包括:第一环面的外环的高度和第一环面的内环的高度;确定第二环面的外环的高度和第二环面的内环的高度;确定第三环面的外环的高度和第三环面的内环的高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浓缩池的底壁具有从浓缩池沿靠近浓缩池中心的方向依次增大的三个坡度,这样的浓缩池便于污水处理,通过确定第一环面的外环和内环的高度、确定第二环面的外环和内环的高度、确定第三环面的外环和内环的高度能够准确的确定第一环面、第二环面和第三环面的坡度(倾斜角度),成型后的浓缩池的精度更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浓缩池的底壁的下表面包括具有第一坡度的第一环底面、具有第二坡度的第二环底面和具有第三坡度的第三环底面,第一环底面、第二环底面和第三环底面依次连接;确定浓缩池的下表面的高度包括:确定第一环底面的外环的高度和第一环底面的内环的高度;确定第二环底面的外环的高度和第二环底面的内环的高度;确定第三环底面的外环的高度和第三环底面的内环的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67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