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酱油二次沉淀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16496.0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8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涛;朱胜虎;李国权;崔鹏景;李信;刘洋;邓惠馨;吴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27/50 | 分类号: | A23L27/50;A23L5/2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许云花 |
地址: | 21202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酱油 二次 沉淀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酱油二次沉淀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配制浓度为80‑120g/L的草酸酱油溶液,向酱油原油中加入该草酸酱油溶液直至pH达到3.50‑3.90,在80‑85℃条件下保温反应7.5‑8.5h,降至室温静置10‑12h后,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至4.2‑4.6。本发明通过在酱油原油中加入草酸进行加速沉淀,进而能够有效降低酱油二次沉淀,且草酸、草酸钠为酱油固有物质,在完成加速沉淀后多余草酸被氢氧化钠中和彻底形成草酸钠,不会造成风味变化,安全、无毒,操作方便,无残留物,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酱油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低酱油二次沉淀的方法。
背景技术
酱油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需的调味品之一,但由于我国高盐稀态酱油生产工艺 技术的原因,目前市面上的国产高盐稀态酱油产品成品普遍存在大量沉淀问题, 也就是酱油罐装后在货架期出现的二次沉淀现象十分普遍,严重影响了酱油的质 量和外观,因此消除酿造酱油二次沉淀问题尤为重要。目前日本掌握无二次沉淀 的酱油酿造及生产技术,且保密。国内多家酱油企业及相关科研高校近年来一直 在不断研究如何降低高盐稀态酱油的二次沉淀问题,相继开发出了多种安全、低 毒、经济实用的澄清方法,具体为:
(1)澄清剂法(木瓜蛋白酶、蛋清液、明胶):该种方法虽然安全、无毒, 具有一定的降低酱油二次沉淀的效果,但由于添加了外来物质,非酱油原有成分, 因此对酱油风味带来了一定影响,且成本较高,操作复杂。
(2)从微生物发酵的角度进行控制:例如添加特殊菌种嗜盐片球菌、嗜盐 四联球菌,该方案能够一定程度减少酱油二次沉淀,但在高盐稀态酱油大规模发 酵罐中很难对其进行发酵控制,且均具有产酸的能力,会严重影响酱油品质,目 前其降低二次沉淀机理尚不明确,因此应用生产任重道远。
(3)从发酵工艺控制角度进行控制:如原料的选择、原料的蒸料方式等, 该途径可一定程度降低酱油的二次沉淀,但作用效果不显著,且原料季节、地域 性强,所以其所含的营养成分差别较大,在原料处理、工艺控制方面不同的酱油 企业均只有这适用于复合各自产品品质追求的控制方法,整体相近,仅是参数细 节略有不同,但成品仍均存在较为明显的二次沉淀,因此在二次沉淀机理解析尚 未全面的同时,盲目的进行工艺参数的变动,很难解决酱油二次沉淀的问题。
(4)沉降罐法:目前,已有很多酱油企业申报了专门用于降低或防止酱油 二次沉淀的沉降罐,多数为自然沉降,然后取上清液进行过滤、灌装,该种方法 目前国内多数酱油企业已经推广应用,但同样存在较高质量风险,主要集中在沉 降过程酱油的品质变化,通常沉降方式为自然沉降,无法干预加速其沉降,因此 严重影响酱油生产效率。
综上,目前高盐稀态酱油发酵工艺已经普及,但大多数企业和科研高校未能 够完全解决酱油成品的二次沉淀问题,现有的技术手段均存在较为严重的弊端, 且除了普遍使用的酱油沉降罐外,其它方法多数可操作性不强,处于研究阶段, 因此研发一种基于我国现阶段酱油企业生产现状,开发一种加速去除酱油沉淀、 降低酱油成品中二次沉淀的生产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显著降低酱油二次沉淀且不会造成 酱油风味变化的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降低酱油二次沉淀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配制浓度为 80-120g/L的草酸酱油溶液,向酱油原油中加入该草酸酱油溶液直至pH达到 3.50-3.90,随后在80-85℃条件下保温反应7.5-8.5h,降至室温静置10-12h后, 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达到4.2-4.6,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64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