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形或塌陷塑料管道的修复装置及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14251.4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3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廖宝勇;王清顺;周伟强;焦浩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安越非开挖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18 | 分类号: | F16L5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大紫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8 | 代理人: | 彭一波 |
地址: | 361027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形 塌陷 塑料管道 修复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变形或塌陷塑料管道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起结构,所述顶起结构包括第一顶起件、位于第一顶起件的上端的顶板、位于第一顶起件下端的底座,所述顶板及所述底座的底板均为弧形钢板;
修复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器内设有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第一顶起件经高压油管连接,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顶起件,所述第一顶起件顶起变形或塌陷塑料管道,使变形或塌陷塑料管道复原;
修复装置还包括牵拉绳,所述牵拉绳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牵拉绳与所述高压油管并行,且所述牵拉绳的另一端位于作业人员操作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修复装置还包括内衬支撑件,所述内衬支撑件套设在所述顶起结构的外部,所述内衬支撑件用于对变形或塌陷塑料管道辅助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支撑件包括若干个依次承插连接的圆筒钢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支撑件包括上部半圆形钢板及下部半圆形钢板,所述上部半圆形钢板与所述下部半圆形钢板经第一合页首尾连接形成筒状结构,所述上部半圆形钢板与所述下部半圆形钢板的连接处还设有固定销;
所述上部半圆形钢板及所述下部半圆形钢板均包括第一劣弧钢板,所述第一劣弧钢板的两端分别经第二合页连接有第二劣弧钢板;
所述内衬支撑件在非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二劣弧钢板在所述第二合页及所述第一合页向的作用下向所述内衬支撑件的中心转动靠拢,使所述内衬支撑件呈现压缩的类椭圆型筒结构;
所述内衬支撑件在使用状态时,所述顶起结构作用于所述第一劣弧钢板,使所述第二合页及所述第一合页带动所述第二劣弧钢板转动,使所述内衬支撑件呈现展开的圆型筒结构,所述固定销用于使所述内衬支撑件保持圆型筒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劣弧钢板的弧度a,第二劣弧钢板的弧度为b;其中,a+2b=180°,且b为10~30°;
修复装置还包括第二顶起件,所述第二顶起件与所述驱动器经高压油管连接;所述第二顶起件一端与所述筒状结构一侧的所述第二劣弧钢板内壁接触,所述第二顶起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筒状结构另一侧的所述第二劣弧钢板内壁接触,所述第二顶起件用于与所述第一顶起件配合将类椭圆型筒结构的内衬支撑件撑开为圆型筒结构的内衬支撑件。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修复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顶起结构上的监控摄像头,且所述控制系统上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用于展示所述监控摄像头拍摄的变形或塌陷塑料管道的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起件及所述第二顶起件均为液压千斤顶,且所述驱动器为液压站。
8.一种变形或塌陷塑料管道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变形或塌陷塑料管道的上游检查井出口及下游检查井进口分别用封堵件封堵;
步骤2、对变形或塌陷塑料管道进行清洗处理;
步骤3、将修复装置经上游检查井引入,并将修复装置引入变形或塌陷塑料管道的变形或塌陷区,调整修复装置的位置,使顶起结构的顶板处于变形或塌陷塑料管道的变形或塌陷区的正下方;
步骤4、启动驱动器,使第一顶起件不断伸长,直至顶板将变形或塌陷的塑料管道顶起,使塑料管道恢复原状;
步骤5、驱动器驱动使第一顶起件收缩,使顶板与塑料管道分离,并通过牵拉绳将修复装置从塑料管道中取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安越非开挖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安越非开挖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425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