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适应零速投种装置、投种控制方法及排种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13809.7 | 申请日: | 2020-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69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 发明(设计)人: | 史嵩;焦伟;刘虎;周纪磊;位国建;张荣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A01C7/20 | 分类号: | A01C7/20;A01C7/18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敏玲 |
| 地址: | 250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零速投种 装置 控制 方法 排种器 | ||
本公开提供一种自适应零速投种装置、投种控制方法及排种器,涉及播种机领域,包括底壳、驱动机构和投种板,底壳内设有排种盘,投种板安装在底壳的出口处,驱动机构带动投种板调节与底壳出口的夹角,用于改变排种盘从底壳出口输出种子的投种角度,通过在排种器底壳上安装转动的投种板,使投种板在底壳出口处进行转动调节角度,在种子输出时,在投种板作用下对脱离排种盘的种子速度矢量及姿态进行修正,并与播种机前进速度、排种盘作业转速相匹配,解决了不同作业条件下,种子随机进入导种管,造成粒距变异系数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播种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适应零速投种装置及、投种控制方法及排种器。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伴随大规模种植作业的推广,高速精量排种器已经普遍应用在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中。经排种器排放的籽粒自型孔脱离后,一般以自身切速度为初速度,在重力作用投送到导种管中,然后沿管路落入开沟器开出的沟槽中。在该投送过程中,籽粒下落过程中的水平速度分量与机具前进速度分量不匹配,入射角度随机性大,造成籽粒整个下落过程中与管壁碰撞频繁,导致播种深度和粒距变异系数较大,影响出苗时间及株距的控制。
发明人发现,目前对于高精度的播种,多采用人工投种的方式,避免传统依赖重力落种所造成的籽粒进入导种管方向的随机性,但是,这种投种方式相较于机械操作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大面积的作物种植需求;另外,对于控制籽粒的运动过程,实现零速投种的需求,还能够通过对导种管曲线形状的改进来实现,但是,由于同一导种管只能适应一定行进速度下的投种过程,在实际播种过程中,行进速度是发生变化的,因此,对导种管曲线形状进行控制对行进系统的要求较高,难以满足播种行进速度具有较大波动的工况,从而难以获取更高的播种质量。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自适应零速投种装置、投种控制方法及排种器,通过在排种器底壳上安装转动的投种板,使投种板在底壳出口处进行转动调节角度,在种子输出时,在投种板作用下对脱离排种盘的种子速度矢量及姿态进行修正,并与播种机前进速度、排种盘作业转速相匹配,解决了不同作业条件下,种子随机进入导种管,造成粒距变异系数大的问题。
本公开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自适应零速投种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包括底壳、驱动机构和投种板,底壳内设有排种盘,投种板安装在底壳的出口处,驱动机构带动投种板调节与底壳出口的夹角,用于改变排种盘从底壳出口输出种子的投种角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和控制器,数据采集模块获取底壳的行进速度和投种板与底壳出口的夹角,驱动机构和数据采集模块分别连接控制器,控制器依据数据采集模块获取的数据控制驱动机构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投种板与底壳转动连接,驱动机构安装在底壳上,并与投种板配合传动。
进一步地,所述投种板一侧与底壳配合,另一侧为弧形板,弧形板与底壳出口处形成投种通道,排种盘通过投种通道输出种子。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板朝向投种通道的一侧为平面和圆弧面对接结构,圆弧面用于修正投种通道内种子的下落姿态。
本公开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自适应零速投种控制方法,利用如上所述的自适应零速投种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实时获取底壳的行进速度,计算得出种子从底壳出口排出的最佳作业角度,使得输出种子在行进方向上的速度与底壳的行进速度一致;
依据最佳作业角度调整投种板与底壳出口的夹角,直至种子在行进方向上输出的速度相对于底壳为零。
进一步地,计算最佳作业角度包括以下步骤:
实时获取底壳的行进速度,依据株距要求、排种盘型孔数量,计算排种盘转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未经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38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