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低温加热方法、系统、汽车及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13791.0 | 申请日: | 2020-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066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凌和平;熊永;闫磊;宋淦;平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8/27 | 分类号: | B60L58/27;B60L58/10 |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谭果林 |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低温 加热 方法 系统 汽车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低温加热方法、系统、汽车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在动力电池组中各单节电池的实时温度的第一最低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将动力电池组切换至自加热模式;根据与第一最低温度对应的包含初始充放电幅值的初始加热参数生成第一加热信号,获取动力电池组通过第一加热信号进行自加热之后的第二最低温度以及充放电峰值电压,获取与第二最低温度关联的充放电截止电压;根据充放电截止电压和充放电峰值电压调整初始充放电幅值;根据调整后的初始充放电幅值将第一加热信号调整为第二加热信号,以令动力电池组通过第二加热信号进行自加热。本发明在保证动力电池组均匀升温的同时,提高了动力电池组的加热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低温加热方法、系统、汽车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逐渐得到广泛使用,动力电池组作为新能源汽车中的核心动力源,被应用于不同环境中,但在不同环境下,动力电池组中各单节电池的性能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例如,在动力电池组中各单节电池处于如零下20℃的低温环境时,该单节电池的性能会较常温下会产生较大程度的降低。
目前,动力电池组加热技术主要分为内部自加热方法和外部加热方法。外部加热方法是通过导热介质将外部热源的热量传递给动力电池组,采用外部加热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需要增加外部热源以及热介质的传递管路,因此成本较高,且从外部热源传至动力电池组的能量转换效率较低;内部自加热方法通常是利用动力电池组中各单节电池的电池内阻的欧姆热效应提升电池温度,但是该内部自加热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在通过交变电流进行动力电池组自加热的整个过程中,动力电池组无法快速、均匀地升温。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低温加热方法、系统、汽车及存储介质,以解决动力电池组无法快速、均匀地升温的问题。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低温加热方法,包括:
获取动力电池组中各单节电池的实时温度,将各所述单节电池的实时温度的最小值记录为所述动力电池组的第一最低温度,在所述第一最低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将所述动力电池组切换至自加热模式;
根据所述第一最低温度获取包含初始充放电幅值的初始加热参数,根据所述初始加热参数生成第一加热信号,以令所述动力电池组通过所述第一加热信号进行自加热;
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组进行自加热之后的第二最低温度以及充放电峰值电压,并自预设截止电压表中查询与所述第二最低温度关联的充放电截止电压;
根据所述充放电截止电压和所述充放电峰值电压调整所述初始充放电幅值;
根据调整后的所述初始充放电幅值将第一加热信号调整为第二加热信号,以令所述动力电池组通过所述第二加热信号进行自加热。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低温加热系统,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低温加热方法的控制器。
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低温加热系统。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低温加热系统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37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