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碰撞外用柔性保护气囊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13356.8 | 申请日: | 2020-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5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 发明(设计)人: | 雍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雍江 |
| 主分类号: | B60R21/36 | 分类号: | B60R21/36;B60R21/34 |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刘玉玲 |
| 地址: | 710021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碰撞 外用 柔性 保护 气囊 | ||
本发明涉及车辆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碰撞外用柔性保护气囊,包括:气柱、气腔、单向进气部件和防飞网;其中,所述气柱构成气囊的骨架使气囊充气展开后整体为柱状结构,该柱状结构的内腔分隔为若干个气腔,气腔与气柱连接在一起且两者的腔室彼此独立。所述气腔上密封安装单向进气部件,所述防飞网为两组,分别固定在柱状结构的两侧侧壁上。本发明的气囊收缩状态时隐蔽安装在车辆前保险杠空隙处,受到撞击时快速打开从而对受到撞击人员形成保护,有利于在车辆碰撞事故中能减轻路人、驾驶员、车辆的伤害和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车辆碰撞外用柔性保护气囊。
背景技术
本发明背景技术中公开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庞大的公路网带来的是乘客与日俱增的出行便捷和需求,同时也增加了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风险。汽车安全性是汽车现代设计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其结构抗撞性能日益受到关注。汽车工业高度发展的今天,交通事故所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日趋增加,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人类的第二大杀手,因此,从汽车设计角度来看,改善和提高车辆安全性设计,减低交通事故的伤亡是各国汽车行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安全气囊主要是为了防止汽车碰撞时车内乘员和车内部件间发生碰撞而造成的伤害,它通常是作为安全带的辅助安全装置出现,二者共同作用。安全气囊一般安装在车内前方(正副驾驶位),侧方(车内前排和后排)和车顶三个方向。安全气囊的保护原理是:当汽车遭受一定碰撞力量以后,气囊系统就会引发某种类似微量炸药爆炸的化学反应,隐藏在车内的安全气囊就在瞬间充气弹出,在乘员的身体与车内零部件碰撞之前能及时到位,在人体接触到安全气囊时,安全气囊通过气囊表面的气孔开始排气,从而起到铺垫作用,减轻身体所受冲击力,最终达到减轻乘员伤害的效果。
然而,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汽车安全气囊主要用于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而车外人员遇到撞击时难以起到保护作用或者车辆互相撞击时并没有缓冲物起到缓冲作用,不利于交通事故伤亡率的降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碰撞外用柔性保护气囊,该气囊能够在车辆互相撞击时起到缓冲作用,或者在车辆撞击行人时将被撞行人导向并固定在气囊外侧而避免行人被撞飞出落地等带来的二次伤害,从而有效减对轻车内外人员的伤害和车辆的损坏程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辆碰撞外用柔性保护气囊,包括:气柱、气腔、单向进气部件和防飞网;其中,所述气柱构成气囊的骨架使气囊充气展开后整体为柱状结构,该柱状结构的内腔分隔为若干个气腔,气腔与气柱连接在一起且两者的腔室彼此独立。所述气腔上密封安装单向进气部件,所述防飞网为两组,分别固定在柱状结构的两侧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气囊整体为透明状,以便于展开后驾驶人员观察前方状况。优选地,气柱、气腔均为透明柔性材质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气柱为外壁围绕形成的具有容纳气体内腔的管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气腔为外壁围绕形成的具有容纳气体内腔的管状结构,所述单向进气部件密封安装在所述气腔外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气柱包括环形管状结构的第一气柱和长条形结构的第二气柱,若干个所述第一气柱同心且间隔排列使气囊整体为柱状结构,所述第二气柱设置在第一气柱之间且位于柱状结构的侧壁上,起到对该柱状结构竖向支持的作用。优选地,所述第一气柱和第二气柱相互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柱状结构包括圆柱形结构、椭圆柱状结构等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进气部件为单向进气阀,其主要作用是气柱撑起过程中通过单向进气阀将外界空气吸入气腔中,并防止充气完毕后气体泄漏。气柱中的气体来自于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氮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雍江,未经雍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33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