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过程安全风险预警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13201.4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2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元星;李斌;蒋林洳;李涛永;颜湘武;王玲;刁晓虹;张晶;李康;闫华光;郭炳庆;郭京超;覃剑;仇新宇;许庆强;李波;肖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主分类号: | B60L53/10 | 分类号: | B60L53/10;B60L53/66;B60L53/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充电 过程 安全 风险 预警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过程安全风险预警方法和系统,包括:获取充电机充电回路的绝缘电阻值以及充电信息监测终端监测的电动汽车与充电桩的电池组交互信息和单体电池交互信息;根据电动汽车与充电桩的电池组交互信息和单体电池交互信息识别电动汽车充电过程的安全风险;利用电动汽车与充电桩的单体电池交互信息识别电动汽车充电过程的单体一致性差异常风险;利用充电机充电回路的绝缘电阻值识别电动汽车充电过程的绝缘电阻异常风险;基于上述风险的识别结果向充电运营平台和用户发出预警。本发明精确的识别了电动汽车充电过程可能遇到的风险,保障了电动汽车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同时为后续电动汽车或充电桩检修提供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过程安全风险预警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电动汽车相比于传统汽车在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的巨大优势,因此受到各国政府和汽车企业的重视,电动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
伴随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安全问题逐渐暴露,根据国家新能源汽车监控平台统计分析,充电过程、充满电后静置状态是着火事故的主要构成部分,占比约为62%,且大多发生在高SOC状态,如何避免充电过程中出现的充电事故对运营商尤为关键。
当前各充电大运营商在利用平台大数据开展充电安全技术研究工作方面仍不够深入全面,仅限于对充电故障发生概率的统计方面,同时也受限于平台所采数据的类型及频次有所欠缺,不足以支撑充电安全技术研发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过程安全风险预警方法,该方法精确的识别了电动汽车充电过程可能遇到的风险,保障了电动汽车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同时为后续电动汽车或充电桩检修提供依据。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过程安全风险预警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充电机充电回路的绝缘电阻值以及充电信息监测终端监测的电动汽车与充电桩的电池组交互信息和单体电池交互信息;
根据电动汽车与充电桩的电池组交互信息和单体电池交互信息识别电动汽车充电过程的安全风险;
利用电动汽车与充电桩的单体电池交互信息识别电动汽车充电过程的单体一致性差异常风险;
利用充电机充电回路的绝缘电阻值识别电动汽车充电过程的绝缘电阻异常风险;
基于所述安全风险、单体一致性差异常风险和绝缘电阻异常风险的识别结果向充电运营平台和用户发出预警;
其中,所述充电信息监测终端设置于充电桩内。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所述安全风险、单体一致性差异常风险和绝缘电阻异常风险的识别结果向充电运营平台和用户发出预警,包括:
若识别结果为电动汽车充电过程存在过流风险、过温风险、过充风险、单体过压风险、过压风险、电池温度变化率过高风险、单体一致性差异常风险或绝缘电阻异常风险,则向充电运营平台和用户发出预警并推送所述识别结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过程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充电机充电回路的绝缘电阻值以及充电信息监测终端监测的电动汽车与充电桩的电池组交互信息和单体电池交互信息;
第一识别模块,用于根据电动汽车与充电桩的电池组交互信息和单体电池交互信息识别电动汽车充电过程的安全风险;
第二识别模块,用于利用电动汽车与充电桩的单体电池交互信息识别电动汽车充电过程的单体一致性差异常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32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冷却机构的接插件护套模具
- 下一篇: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