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11955.6 | 申请日: | 2020-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82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 发明(设计)人: | 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6V40/13;G06V10/14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 地址: | 36110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显示装置 | ||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侧板和底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形成一容纳空间;
导光板,位于所述底板朝向所述背光模组出光面的一侧;
多个第一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至少一侧边与所述侧板之间,且所述第一光源的出光方向朝向所述导光板;
第一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底板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导光板、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
所述底板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排布的第一底板部、凸起部和第二底板部,所述第一底板部和所述第二底板部与所述背光模组出光面平行,所述凸起部所在平面与所述背光模组出光面相交;所述第一底板部与所述导光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底板部与所述导光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光源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底板部;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生物识别光源,所述生物识别光源位于所述底板背离所述背光模组出光面的一侧,且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凸起部;所述第二底板部还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生物识别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第一开口射向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
所述凸起部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为A,0<A≤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生物识别光源与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电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识别光源固定连接在所述凸起部,至少部分所述生物识别光源的出光面朝向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还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生物识别光源在所述凸起部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内并固定连接在所述凸起部,至少部分所述生物识别光源的出光面朝向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复用为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背光模组出光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底板部所在平面和所述第二底板部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范围D为0.15-0.26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阻挡结构,所述光阻挡结构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底板部背离所述背光模组出光面的一侧,且所述光阻挡结构在所述第二底板部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生物识别光源和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第二底板部所在平面的正投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阻挡结构远离所述第二底板部的一端到所述第二底板部的垂直高度E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底板部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底板部所在平面的高度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阻挡结构为硅胶垫。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反射结构,所述光阻挡结构包括远离所述第二底板部的第一端面,所述凸起部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底板部的第一分界端,所述光反射结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分界端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反射结构还包括子光反射部,所述子光反射部设置在所述光阻挡结构面向所述生物识别光源的内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底板一端还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侧板一体成型,所述延伸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延伸部所在平面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195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