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精度圆柱形电连接器柔性装配的自动化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10849.6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56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胡长明;娄华威;吕龙泉;孙启彰;孔祥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R43/20 | 分类号: | H01R43/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娇阳 |
地址: | 21003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高精度 圆柱形 连接器 柔性 装配 自动化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精度圆柱形电连接器柔性装配的自动化设备,涉及一种精密装配技术领域,包括输送倍速链装置、装配机器人、柔性专用工具装置、视觉识别装置、托盘卡槽装置、振动上料装置、移栽小车、电气控制柜,通过一台非标定制设计集成的含工业机器人的自动化设备实现双阴装配,实现双阴的振动上料、电连接器识别、工件识别、分片、叠片等工艺动作,主控系统调度五台叠片机器人协同工作实现适应不同产品类型、不同规格的变压器铁芯的柔性生产能力,智能化程度高;同时结构可靠,布局明晰,场地占用合理,操作简便,运行安全,替代人工实现了自动化叠片,大大降低了铁芯叠片工段操作者人数及劳动强度,同时叠片一致性高,性能稳定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精密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高精度圆柱形电连接器柔性装配的自动化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装连领域中盲插电连接器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气等领域越来越广泛,国内外关于电连接器主要针对结构和性能优化,对于装配方法和过程研究较少,某两型产品中存在锯齿状、薄壁件的工件,其上安装有专用的某型组件,组件上设置有若干直径为3.61mm的装配孔,装配孔的下底面设置有一0.38mm左右的定位针。现有直径为3.4mm,长度为11mm和6.5mm的电连接器,示意图如图8和图9所示,需要将对应长度的电连接器装配到对应的装配孔中,电连接器应用在电气互联层中,装配过程中不能存在缩针、磨损,超差会导致电性能不满足要求,否则会影响到某两型产品的整体性能。目前,都是采用人工装插的方式完成电连接器的装配过程,该过程需要至少两名操作工同时进行作业,由于该电连接器在某型产品上由3000到5000个,每个装插过程大约费时15s左右,因此要求操作工长时间保持机械性的操作动作且需时刻关注装配质量,劳动强度大且装配的一致性难以保证,所以设计一种用于高精度圆柱形电连接器柔性装配的自动化设备,实现不同类型不同规格工件的电连接器的装配过程,保证产品精度,减少人员需求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成为亟需解决的重大装备需求。此类设备在国内外目前还在处于研究阶段。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精度圆柱形电连接器柔性装配的自动化设备,能自动识别振动盘中的圆柱形电连接器,通过吹料、机器人夹取、视觉定位装配孔、柔性装插,形成符合对应产品形状和要求的高精度、一致性好的装配组件;同时,设备具有能适应两种不同规格的产品类型的柔性装配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输送倍速链装置、装配机器人、柔性专用工具装置、视觉识别装置、托盘卡槽装置、振动上料装置、移栽小车、电气控制柜,所述输送倍速链装置安装在铝型材框架上,铝型材框架安装在地面上,倍速链驱动电机及相应的电控和气控元件至于框架内部,所述装配机器人由六轴机器人及机器人控制柜组成,机器人安装在底座上,机器人控制柜和工控机安装在机器人底座旁边的铝型材上,通过profinet模块与PLC进行通讯,同时机器人的机械手端部固定安装有柔性专业工具装置,同时视觉识别装置通过铝型框架安装在输送倍速链装置的上端,同时铝型材框架的内部设置有移栽小车,移栽小车的顶部设置有托盘卡槽装置,并且移栽小车设置在输送倍速链装置的侧面,同时输送倍速链装置的对应端设置有振动上料装置,同时铝型材框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气控制柜,电气控制柜和输送倍速链装置、装配机器人、柔性专用工具装置、视觉识别装置、托盘卡槽装置、振动上料装置以及移栽小车电性连接在一起。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送倍速链装置由传送倍速链、顶升支撑装置以及驱动电机组成,传送倍速链固定安装在铝型材框架上,并且两辆移栽小车通过定位机构实现与传送倍速链的两端对接,同时移栽小车的顶部安装有定位装置;同时所述顶升支撑装置设置在工作工位处,并且在工作工位处设置有阻挡机构,同时传送倍速链和顶升支撑装置对应的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铝型材框架的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08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结构制作搭建焊接连接处理工艺
- 下一篇:三连体筒仓滑模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