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可控式渔业浮漂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06689.8 | 申请日: | 202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7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徐跑;强俊;何杰;李红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K93/02 | 分类号: | A01K9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田凌涛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可控 渔业 浮漂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可控式渔业浮漂,采用全新结构设计,以内置空腔的浮漂壳体(1)结构为基础,应用隔板(2)将其划分为上部空腔、下部空腔,将电控结构置于上部空腔当中,以电控结构当中的气泵(14)为核心动力源,结合下部空腔当中对应各方向的驱动气管(11)设计,结合相应驱动电磁阀(16)的控制,实现气体外排为浮漂壳体(1)提供移动的动力,获得浮漂壳体(1)的移动控制,有效提高了钓鱼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可控式渔业浮漂,属于渔业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浮漂是钓鱼的重要渔具之一,浮漂系在渔线上,当搭载有鱼饵的鱼钩落入水中后,浮漂浮于水面上,水面下的鱼饵一旦被鱼儿咬住,即会针对渔线进行拉拽,是的浮漂被拉入水面以下,钓鱼者在观察到浮漂被拉入水面以下后,随即知晓鱼儿上钩了,随即抬起鱼竿,并开始收线,将鱼儿钓上岸,这是传统的钓鱼方案,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鱼饵置于何处,完全依靠钓鱼者对鱼竿的甩竿操作,这样很难将鱼饵置于指定水域中,自然就会影响到实际的钓鱼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可控式渔业浮漂,能够实现浮漂在水中的移动控制,并在指定位置实现鱼饵的释放,能够有效提高钓鱼的效率。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智能可控式渔业浮漂,包括浮漂壳体、隔板、气压伸缩套管、连杆、套管、渔线、鱼钩、控制模块、弧形盖板、转轴、至少四根驱动气管,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电源、无线通讯模块、气泵、压力传感器、推杆电磁阀、至少四个驱动电磁阀;电源经过控制模块分别为无线通讯模块、气泵、压力传感器、推杆电磁阀、各个驱动电磁阀进行供电;
浮漂壳体为椭球形状,浮漂壳体以其对应椭球的两端分别竖直向上、竖直向下的姿态进行应用;隔板水平固定设置于浮漂壳体的内部,且隔板的边缘一周与浮漂壳体内壁对应位置的一周固定连接,隔板将浮漂壳体内部由上至下划分为上部空腔、下部空腔;
控制模块、电源、无线通讯模块、气泵固定设置于浮漂壳体的上部空腔中;浮漂壳体的顶部设置贯穿其内外空间的通孔,该通孔的口径与气泵进气口的口径相同,气泵的进气口向上对接浮漂壳体顶部的通孔;隔板上设置贯穿其上下面的通孔,该通孔的内径与气泵排气口的外径相适应,气泵排气口向下穿过隔板上的通孔进入下部空腔,且隔板上通孔内径一周与气泵排气口外壁对应位置一周相密封固定连接;
各根驱动气管分别以水平姿态置于浮漂壳体的下部空腔中,气泵的排气口同时对接各根驱动气管的其中一端,各根驱动气管位于相同高度,且相邻驱动气管之间的跨度彼此相同,各根驱动气管的另一端固定对接浮漂壳体的内壁上,浮漂壳体内壁上对应各驱动气管另一端的各位置分别设置贯穿其内外空间的通孔,各通孔的口径与相应驱动气管的口径相同,各驱动气管的另一端分别对接浮漂壳体内壁上对应位置的通孔;驱动电磁阀的数量与驱动气管的数量相同,各驱动电磁阀分别与各驱动气管一一对应,各驱动电磁阀分别串联于对应驱动气管上,各驱动电磁阀分别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针对所设驱动气管进行通断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066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