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可控式渔业浮漂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06689.8 | 申请日: | 202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7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徐跑;强俊;何杰;李红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K93/02 | 分类号: | A01K9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田凌涛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可控 渔业 浮漂 | ||
1.一种智能可控式渔业浮漂,其特征在于:包括浮漂壳体(1)、隔板(2)、气压伸缩套管(3)、连杆(4)、套管(5)、渔线(6)、鱼钩(7)、控制模块(8)、弧形盖板(9)、转轴(10)、至少四根驱动气管(11),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8)相连接的电源(12)、无线通讯模块(13)、气泵(14)、压力传感器、推杆电磁阀(15)、至少四个驱动电磁阀(16);电源(12)经过控制模块(8)分别为无线通讯模块(13)、气泵(14)、压力传感器、推杆电磁阀(15)、各个驱动电磁阀(16)进行供电;
浮漂壳体(1)为椭球形状,浮漂壳体(1)以其对应椭球的两端分别竖直向上、竖直向下的姿态进行应用;隔板(2)水平固定设置于浮漂壳体(1)的内部,且隔板(2)的边缘一周与浮漂壳体(1)内壁对应位置的一周固定连接,隔板(2)将浮漂壳体(1)内部由上至下划分为上部空腔、下部空腔;
控制模块(8)、电源(12)、无线通讯模块(13)、气泵(14)固定设置于浮漂壳体(1)的上部空腔中;浮漂壳体(1)的顶部设置贯穿其内外空间的通孔,该通孔的口径与气泵(14)进气口的口径相同,气泵(14)的进气口向上对接浮漂壳体(1)顶部的通孔;隔板(2)上设置贯穿其上下面的通孔,该通孔的内径与气泵(14)排气口的外径相适应,气泵(14)排气口向下穿过隔板(2)上的通孔进入下部空腔,且隔板(2)上通孔内径一周与气泵(14)排气口外壁对应位置一周相密封固定连接;
各根驱动气管(11)分别以水平姿态置于浮漂壳体(1)的下部空腔中,气泵(14)的排气口同时对接各根驱动气管(11)的其中一端,各根驱动气管(11)位于相同高度,且相邻驱动气管(11)之间的跨度彼此相同,各根驱动气管(11)的另一端固定对接浮漂壳体(1)的内壁上,浮漂壳体(1)内壁上对应各驱动气管(11)另一端的各位置分别设置贯穿其内外空间的通孔,各通孔的口径与相应驱动气管(11)的口径相同,各驱动气管(11)的另一端分别对接浮漂壳体(1)内壁上对应位置的通孔;驱动电磁阀(16)的数量与驱动气管(11)的数量相同,各驱动电磁阀(16)分别与各驱动气管(11)一一对应,各驱动电磁阀(16)分别串联于对应驱动气管(11)上,各驱动电磁阀(16)分别在控制模块(8)的控制下,针对所设驱动气管(11)进行通断控制;
弧形盖板(9)的形状与浮漂壳体(1)底端外表面的形状相同,浮漂壳体(1)的底端设置敞开口,弧形盖板(9)边缘上的任意位置通过转轴(10)活动对接浮漂壳体(1)底端敞开口的边缘,弧形盖板(9)以转轴(10)为轴转动,实现对浮漂壳体(1)底端敞开口的封闭或敞开,弧形盖板(9)边缘上与转轴(10)所接位置相对的另一位置设置弹性卡扣,基于弧形盖板(9)转动对浮漂壳体(1)底端敞开口的封闭,弧形盖板(9)边缘上的弹性卡扣与浮漂壳体(1)底端敞开口边缘对应位置可分离式连接;气压伸缩套管(3)包括顶管(3-1)和压力套管(3-2),压力套管(3-2)的内径与顶管(3-1)的外径相适应,顶管(3-1)的两端均封闭,压力套管(3-2)两端敞开、且相互贯通,顶管(3-1)的其中一端由压力套管(3-2)的其中一敞开端伸入;其中一根驱动气管(11)上对应气泵(14)排气口与相应驱动电磁阀(16)之间位置的管壁上设置贯穿其内外空间的通孔,该通孔的口径与气压伸缩套管(3)中压力套管(3-2)的口径相同,气压伸缩套管(3)置于浮漂壳体(1)的下部空腔中,气压伸缩套管(3)中压力套管(3-2)的另一端对接该驱动气管(11)管壁上的通孔,推杆电磁阀(15)串联于此对接位置,推杆电磁阀(15)在控制模块(8)的控制下,针对此对接位置的管路实现通断控制;气压伸缩套管(3)中顶管(3-1)的另一端指向弧形盖板(9)上面向浮漂壳体(1)的表面上、对应弹性卡扣的边缘位置;顶管(3-1)在压力套管(3-2)接收气泵(14)供气的压力下、背向压力套管(3-2)方向移动,针对弧形盖板(9)进行推动,实现弧形盖板(9)转动对浮漂壳体(1)底端敞开口的敞开;
连杆(4)水平置于浮漂壳体(1)的下部空腔中,且连杆(4)的两端分别与其所面向浮漂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压力传感器设置于连杆(4)侧面的顶部位置,套管(5)内径大于连杆(4)的外径,套管(5)套设于连杆(4)的外周上,且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端对接套管(5)的内壁;渔线(6)的其中一端与鱼钩(7)的末端固定连接,渔线(6)的另一端系绕在套管(5)上;弧形盖板(9)对浮漂壳体(1)底端敞开口的封闭时,渔线(6)与鱼钩(7)一并置于浮漂壳体(1)的下部空腔中;弧形盖板(9)对浮漂壳体(1)底端敞开口的敞开时,鱼钩(7)牵拉渔线(6)由浮漂壳体(1)底端敞开口落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0668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