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导体芯片封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99081.7 | 申请日: | 2020-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3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 发明(设计)人: | 刘旭;叶怀宇;张国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1L23/488 | 分类号: | H01L23/488;H01L21/6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知法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6 | 代理人: | 李明;赵吉阳 |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导体 芯片 封装 结构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半导体芯片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芯片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顺序依次设置的基板、连接材料、芯片、纳米铜材料层和铜线;所述铜线通过引线键合工艺与所述纳米铜材料层连接,所述纳米铜材料层厚度为25μm-500μ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导体芯片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铜材料层为一整体结构,纳米铜材料层原料厚度为50μm-1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导体芯片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铜材料层原材料选自纳米铜膏或纳米铜膜,所述纳米铜膏或所述纳米铜膜的厚度为5μm-1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导体芯片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纳米铜材料层上设置铜箔,所述铜箔厚度为1μm-475μ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导体芯片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铜材料层的原料包括:顺序依次设置的第一纳米铜连接层、第二纳米铜连接层、第三纳米铜连接层,每层纳米铜连接层厚度范围为5μm-1mm,所述第一纳米铜连接层、所述第二纳米铜连接层、所述第三纳米铜连接层的致密度依次升高。
6.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导体芯片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铜材料层原料为纳米铜膏或纳米铜膜,所述纳米铜膏或纳米铜膜中的纳米铜颗粒直径为10nm-20μm。
7.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6任一半导体芯片封装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S1.在基板上印刷或贴连接材料;
S2.所述连接材料上方放置芯片;
S3.所述芯片上方设置纳米铜材料层,烘干,然后烧结;
S4.将铜线通过引线键合工艺连接烧结后的纳米铜材料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包括以下步骤:
S3.1.1:在所述芯片上方印刷或涂所述第一纳米铜连接层,烘干;
S3.1.2:涂所述第二纳米铜连接层,烘干;
S3.1.3:涂所述第三纳米铜连接层,烘干,然后烧结;
所述烘干环境为:温度:100-150℃,保温时间:30s-30min,气氛:空气、氮气、真空中的一种;所述烧结环境为:温度:100℃-350℃,保温时间:30s-30min,压力辅助0MPa-30MPa,气氛:氩气、空气、氮气、5%氢氩混合气、甲酸、真空中的一种。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包括以下步骤:
S3.2.1:在所述芯片上方印刷或涂所述第一纳米铜连接层;
S3.2.2:涂所述第二纳米铜连接层,烘干烧结;
S3.2.3:涂所述第三纳米铜连接层,烘干烧结;
所述烘干环境为:温度100-150℃,保温时间:30s-30min,气氛:空气、氮气、真空;所述烧结环境为:温度:100℃-350℃,保温时间:30s-30min,压力辅助0MPa-30MPa,气氛:氩气、空气、氮气、5%氢氩混合气、甲酸、真空中的一种。
10.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6任一半导体芯片封装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S5:在基板上印刷或贴连接材料;
S6:所述连接材料上方放置芯片;
S7:所述芯片上方设置纳米铜材料层,烘干,在纳米铜材料层上方设置纳米铜箔,然后烧结;
S8:将铜线通过引线键合工艺连接到烧结后的铜箔上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未经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908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