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速箱用阻液通气塞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96455.X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05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郑重;王超凡;黄刚;张恒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57/027 | 分类号: | F16H57/027;F16H57/04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俞琳娟 |
地址: | 43006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箱 用阻液 通气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速箱用阻液通气塞,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塞体,内设第一通气腔,上表面为向内倾斜的斜面,并且第一通气腔表面为超亲油表面;上塞体,并且具有与下塞体相连通的第二通气腔,内表面为超亲油、超疏水表面;挡油板,安装在上塞体中,位于第二通气腔下部,密布通孔,挡油板的上表面和通孔内表面均为超亲油、超疏水表面,挡油板的下表面为超亲油表面;阻液气道,包括:固定框,平行设置于固定框内的多个疏水板,和密封圈;相邻疏水板之间形成第三通气腔,第三通气腔的下部为超亲油、超疏水表面,上部为超疏油、超疏水表面;以及塞盖,通过螺栓安装在上塞体上方,塞盖的外缘向下延伸形成盖罩,在塞罩与上塞体之间形成通气间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变速箱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速箱用阻液通气塞。
技术背景
通气塞是汽车的变速箱、减速箱等齿轮箱体上重要的零部件之一。无论是自动变速箱或者手动变速箱,在汽车行驶变速的过程中,会因内部机械摩擦生热,变速箱箱体内温度可高达90~100℃。封闭的变速箱的温度交替升降使箱体内的空气随之膨胀或收缩,在变速箱内外形成较大压力差。特别是在短时间内频繁变速时,变速箱内高温高压的现象尤其突出,变速箱如果长期处于不正常高温高压状态时,过高的温度会破坏润滑油的物理性能,降低其流动性,加大变速箱内部机械摩擦与磨损;不正常高温高压还会导致变速箱中的橡胶密封件老化,润滑油渗漏,出现变速箱出现打滑等现象,甚至导致变速箱报废的严重后果。另外,变速箱内部还应隔绝水、灰尘和泥污等杂质,如果润滑油变质或者变速箱内部存在油泥等杂质,会导致变速箱出现顿挫、换挡不平顺的故障。
因此,目前市场上汽车变速箱都会配置通气塞,以缓解汽车变速过程中温度压力变化,确保变速箱能平稳可靠地工作。
目前,变速箱上使用的通气塞有两种类型,常开式和常闭式。无论是常开式还是常闭式,传统通气塞在某些常见汽车工作环境中尚存在一些局限。当变速箱外湿度大或存在水雾时,传统通气塞难以及时分离水汽,导致变速箱内水汽的积累凝聚。尤其是在变速箱遇水时容易导致水、灰尘和泥污等杂质进入箱体内,加大变速箱内部机械摩擦与磨损,导致变速箱出现顿挫、换挡不平顺,甚至损坏。同样的,传统通气塞也无法及时分离变速箱向外排出的油气混合物,其排出油气混合物的同时也会带走微量的润滑油,从而使润滑油缓慢损失,最终导致变速箱打滑。因此,现有传统通气塞无法同时兼顾通气和阻液(防进水、防泄油)的功能。
如专利文件CN203627743U公开了一种通气塞。该通气塞设有两个直径不同的圆柱形腔体,滤油板为网状金属材质,可以实现变速箱排气和补气功能。但该通气塞也同样存在阻液(防进水、防泄油)功能不足的问题,无法及时分离水汽与油气混合物,不能有效防止水汽的箱内积聚和润滑油的缓慢外泄。另外该通气塞挡油板和过滤层在环境温度较低如冬天时,通气孔易积累油污,从而减小甚至堵塞气体通道,使通气塞功能降低甚至丧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同时兼顾通气、阻液(防进水、防泄油)和防杂质功能的变速箱用阻液通气塞。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以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速箱用阻液通气塞,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塞体,外侧表面设有螺纹用于连接变速箱,内设第一通气腔,该第一通气腔的上表面为向内倾斜的斜面,并且第一通气腔表面为超亲油表面;上塞体,密封安装在下塞体上,并且具有与下塞体相连通的第二通气腔,第二通气腔的内表面为超亲油、超疏水表面;挡油板,安装在上塞体中,位于第二通气腔下部,均匀密布通孔,挡油板的上表面和通孔内表面均为超亲油、超疏水表面,挡油板的下表面为超亲油表面;阻液气道,包括:安装于上塞体上部的固定框,平行设置于固定框内的多个疏水板,和位于固定框与上塞体之间的密封圈;相邻疏水板之间形成第三通气腔,第三通气腔的下部为超亲油、超疏水表面,上部为超疏油、超疏水表面;以及塞盖,通过螺栓安装在上塞体上方,塞盖的外缘向下延伸形成盖罩,在塞罩与上塞体之间形成通气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业大学,未经湖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64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