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河道清出底泥消解的生物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89352.0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8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万松;徐瑞;赵文斌;刘环;路璐;李文婕;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6;C12N9/02;C12N9/08;C02F11/02;C02F101/30;C12R1/38;C12R1/01;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姚东华 |
地址: | 10004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河道 清出底泥 消解 生物 酶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用于河道清出底泥消解的生物酶制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混合生物酶30~60份、营养盐81~110份及微生物混合菌剂,所述微生物混合菌剂使每克所述生物酶制剂中含有不低于35亿cfu的微生物菌;其中,所述微生物混合菌剂包括:光合菌和施氏假单胞菌,所述生物酶包括:木质素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酶制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生物混合菌剂还包括:反硝化菌、酵母菌、硝化菌和乳酸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酶制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合菌、所述反硝化菌、所述酵母菌、所述硝化菌、所述施氏假单胞菌和所述乳酸菌按有效活菌数的比为(10~17):(11~20):(13~17):(15~18):(14~18):(10~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酶制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合菌的有效活菌数为4.75~6.13亿cfu/克,所述反硝化菌的有效活菌数为5.24~7.21亿cfu/克;所述酵母菌的有效活菌数为6.88~8.49亿cfu/克,所述硝化菌的有效活菌数为5.92~7.83亿cfu/克,所述施氏假单胞菌的有效活菌数为3.99~5.48亿cfu/克,所述乳酸菌的有效活菌数为6.24~8.47亿cfu/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酶制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混合生物酶包括:
α淀粉酶16~19份、βLetamase酶14~16份、脂肪酶21~28份、纤维素酶17~21份、半纤维素酶13~16份、木质素酶15~19份、乳糖酶11~15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酶制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营养盐包括:
墨角藻多糖35~47份、石枝藻属钙盐藻36~43份、硅灰石0.8~1.7份、白云石0.4~0.85份、果寡糖10~15份、琼脂培养基22~27份、丝光沸石0.45~0.6份。
7.一种生物酶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生物酶制剂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微生物混合菌剂、混合生物酶和营养盐;
(2)在微生物混合菌剂中加入混合生物酶,得到微生物混合菌剂和生物酶的混合物;
(3)将微生物菌剂和生物酶的混合物与营养盐混合,在10~15℃下干燥至含水量为1%~1.5%,即得生物酶制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物酶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微生物混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11)光合菌、反硝化菌、酵母菌、硝化菌、施氏假单胞菌、乳酸菌分别在各自的培养基中培养至饱和状态;
(12)将步骤(11)所得的光合菌、反硝化菌、酵母菌、硝化菌、施氏假单胞菌和乳酸菌按比例进行混合培养,并在混合培养过程中向混合菌群加入果寡糖,混合菌群与果寡糖的质量比为(10~13):1,在29~31℃条件下培养至有效活菌总数至不低于37亿cfu/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物酶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1)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对各菌种进行预培养,并筛选出各菌种的菌株。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物酶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1)中,
以各菌种活性最强的菌株为各菌种的母株,分别在各自的培养基中培养至饱和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935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