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轮圈滚筋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79571.0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7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杜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海龙 |
主分类号: | B21D13/04 | 分类号: | B21D13/04;B21D53/30;B21D43/02;B21D43/00;B21D43/12;B21D4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宫建华 |
地址: | 730000 甘肃省兰州***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轮圈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轮圈滚筋设备,包括主框,所述主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框,所述转轴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转板,所述输出轴的中部外侧固定套接有转轮,所述主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升降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固定板远离电机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框,且固定框的内侧活动套接有传动杆,所述转板的表面外沿部分均匀分布有8个固定辊,所述转板的表面以转轴为中心均匀分布有8个定位辊,在输出轴的顶部安装转轴,并在转轴的顶部固定安装转板,由于顶框为环状,外侧设有开口,且开口处两侧均别固定安装有引导槽,起到引导作用,将加工件的外壁处于顶框外侧的凸起与固定辊外壁开设的滚筋槽之间,从而达到自动滚筋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轮圈滚筋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增加汽车轮圈的自身强度,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会通过滚筋的方式进行加工,现有的滚筋设备为半自动设备,在滚筋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人工进行上下料,且在加工时,高速的旋转有可能会使加工部件离心运动飞出,增加了操作人员的风险性,且加工只能逐个进行加工,加工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轮圈滚筋设备,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滚筋设备为半自动设备,在滚筋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人工进行上下料,且在加工时,高速的旋转有可能会使加工部件离心运动飞出,增加了操作人员的风险性,且加工只能逐个进行加工,加工效率低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轮圈滚筋设备,包括主框,所述主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框,所述主框的底部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顶部安装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转轴,且转轴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转板,所述输出轴的中部外侧固定套接有转轮,所述主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且固定板远离电机的一侧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末端内侧活动套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料板,所述升降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固定板的中部位置内侧活动套接有转杆,所述转杆远离电机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凸轮,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外侧活动安装有传送轮,且传送轮的外侧安装有传送带,所述固定板远离电机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框,且固定框的内侧活动套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传动轮二,所述传动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传动轮一,所述转板的表面外沿部分均匀分布有8个固定辊,所述转板的表面以转轴为中心均匀分布有8个定位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框2为环状,外侧设有开口,开口距离大于2个固定辊27之间的最大距离,且开口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引导槽30,且引导槽30与转轴6中心的最小距离大于顶框2的内壁半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框2的内壁固定设有凸起26,且固定辊27的外壁开设有与凸起26相适配的滚筋槽25。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框1的顶部分别开设有上料口14、下料口15,上料口14、下料口15的直径均大于固定辊27的最大直径,所述上料口14处于上料板13的上方,且下料口15处于传送带22的上方。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辊28处于固定辊27靠近转轴6的一侧,定位辊28与转板16为活动连接,且定位辊28与固定辊27交叉分布,且固定辊27与定位辊28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固定辊27与顶框2内壁之间的最小距离。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框1的外侧安装有固定架23,所述固定架23的外侧安装有辅轮24,且辅轮24的外侧与传送带22活动连接,所述辅轮24与传送轮21直径相同,且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轮9为圆形,且转杆8不处于圆心位置,凸轮9处于连接板12的下方,且外沿与连接板12内侧的凹槽相贴合。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杆8的外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连接轮一31、连接轮二29,所述连接轮一31处于固定板7远离电机3的一侧,且外壁与传动轮二20的外壁相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海龙,未经杜海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95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