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燃料船舶发动机LNG供气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78537.1 | 申请日: | 2020-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4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 发明(设计)人: | 赵超;解卫阔;王廷勇;董如意;付洪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7C3/00 | 分类号: | F17C3/00;F17C9/04;F17C13/04;F17C13/12;F01N3/28;F01N5/02;F02M21/02;F02M21/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蔡光仟 |
| 地址: | 266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船舶 发动机 lng 供气 系统 | ||
1.一种双燃料船舶发动机LNG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LNG储罐(3)、天然气日用罐(4)、低压气化装置(5)、低压缓冲罐(6)、辅机阀组装置(7)、船舶辅机发动机(8)、高压泵系统(9)、高压气化装置(10)、高压缓冲装置(11)、主机阀组装置(12)、船舶主机发动机(13)、辅机W/G循环系统(14)、主机W/G循环系统(15)、潜液泵(31)、辅机发动机集气箱(81)、第一盘管(82)、第一尾气催化装置(83)、辅机排气管(86)、主机发动机集气箱(131)、第二盘管(132)、第二尾气催化装置(133)、主机排气管(137)、第一三通阀(141)和第二三通阀(151);
所述潜液泵(31)设置在所述LNG储罐(3)内的底部位置,所述潜液泵(31)的出口分为两路,一路与所述LNG储罐(3)的顶部连通,另一路与所述高压泵系统(9)的入口连通,所述高压泵系统(9)的出口与所述高压气化装置(10)的天然气入口连通,所述高压气化装置(10)的天然气出口与所述高压缓冲装置(11)的入口连通,所述高压缓冲装置(11)的出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所述主机阀组装置(12)与所述船舶主机发动机(13)的入口连通,另一路与所述船舶主机发动机(13)的废气出口管路汇合后再与所述第二尾气催化装置(133)连通,所述第二尾气催化装置(133)设置在所述主机发动机集气箱(131)内,所述主机排气管(137)与所述主机发动机集气箱(131)连通,所述主机W/G循环系统(15)的出口与所述第二三通阀(151)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盘管(132)设置在所述主机发动机集气箱(131)内,所述第二三通阀(151)的出口分为两路,一路与所述第二盘管(132)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盘管(132)的出口与所述高压气化装置(10)的中间加热介质入口连通,另一路经由第二旁通管路(142)与所述第二盘管(132)的出口旁通,所述高压气化装置(10)的中间加热介质出口与所述主机W/G循环系统(15)的入口连通;
所述LNG储罐(3)的顶部出口与所述天然气日用罐(4)的入口连通,所述天然气日用罐(4)的出口与所述低压气化装置(5)的BOG入口连通,所述低压气化装置(5)的BOG出口与所述低压缓冲罐(6)的入口连通,所述低压缓冲罐(6)的出口通过所述辅机阀组装置(7)与所述船舶辅机发动机(8)的入口连通,所述船舶辅机发动机(8)的废气出口与所述第一尾气催化装置(83)连通,所述第一尾气催化装置(83)设置在所述辅机发动机集气箱(81)内,所述辅机排气管(86)与所述辅机发动机集气箱(81)连通,所述辅机W/G循环系统(14)的出口与所述第一三通阀(141)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盘管(82)设置在所述辅机发动机集气箱(81)内,所述第一三通阀(141)的出口分为两路,一路与所述第一盘管(82)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盘管(82)的出口与所述低压气化装置(5)的中间加热介质入口连通,另一路经由第一旁通管路(152)与所述第一盘管(82)的出口旁通,所述低压气化装置(5)的中间加热介质出口与所述辅机W/G循环系统(14)的入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燃料船舶发动机LNG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燃料船舶发动机LNG供气系统还包括左舷加注接收装置(1)和右舷加注接收装置(2),所述左舷加注接收装置(1)和所述右舷加注接收装置(2)均分别设有一个出口和一个入口,所述左舷加注接收装置(1)的出口与所述右舷加注接收装置(2)的出口汇合后再分别与所述LNG储罐(3)内的顶部位置和底部位置连通,所述左舷加注接收装置(1)的入口与所述右舷加注接收装置(2)的入口汇合后再与所述LNG储罐(3)的顶部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853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