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掺杂二茂铁甲酸的ZIF-8猝灭RuSi纳米微粒检测降钙素原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78469.9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01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任祥;徐鹏;魏琴;张勇;鞠熀先;范大伟;王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G01N27/36;G01N27/327;G01N27/48;G01N21/76;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赵凤 |
地址: | 25002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铁甲 zif 猝灭 rusi 纳米 微粒 检测 降钙素 电化学 发光 传感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掺杂二茂铁甲酸的ZIF‑8猝灭RuSi纳米微粒检测降钙素原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在本发明中,作为发光体并掺杂Ru(bpy)32+的SiO2纳米粒子掺杂了共反应剂N‑丁基二乙醇胺然后直接负载在g‑C3N4表面,形成RuSiNPS@g‑C3N4纳米复合材料。二茂铁甲酸掺杂在ZIF‑8中作为猝灭剂,不同浓度的降钙素原可结合不同量的二抗标记物修饰的ZIF‑8,从而引起传感器发光强度变化,实现对降钙素原的灵敏检测。本发明构建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具有较宽的检测范围,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检出限,对降钙素原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的一种掺杂二茂铁甲酸的ZIF-8猝灭RuSi纳米微粒检测降钙素原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具体是以RuSiNPs@g-C3N4为发光材料,二茂铁甲酸/ZIF-8为猝灭剂,制备一种检测降钙素原的猝灭型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属于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全世界,每年都会有超过数十万的人死于败血症,它是一种由细菌、真菌等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被看作威胁生命健康的疾病。在健康人体中降钙素原的浓度是极低的,但是在败血症患者体中降钙素原的浓度极高,研究表明,降钙素原反映了全身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已被探索作为败血症可靠的预后和治疗指标。由此可见,对于人体内降钙素原开发一种新颖灵敏的免疫测定方法是非常有意义的。
近年来,电化学发光ECL作为一种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分析方法引起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电化学发光是指通过电化学方法产生电生物质,然后这些电生物质之间或电生物质与其它物质之间反应产生的一种发光现象,它是化学发光方法与电化学方法相结合的产物。电化学发光分析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有利于研究快速发光反应和发光反应机理等优势,已经发展为分析化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Ru(bpy)32+作为一种常见的电化学发光试剂,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高发射率和良好的水溶性,可用于多种分析和生物传感器。然而,Ru(bpy) 32+价格偏贵,并且自身不能产生足够强的电化学发光信号以满足痕量分析的需求,因此将其与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结合并且负载在g-C3N4上来提高电化学发光信号就显得尤为重要。ZIF-8作为一类纳米材料,具有规则的结构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二茂铁甲酸与Ru(bpy)32+之间存在能量转移,由此可以产生猝灭现象,从而降低发光信号以满足痕量分析的需求,实现了二茂铁甲酸/ZIF-8猝灭RuSi纳米微粒发光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构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猝灭型的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用于降钙素原的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84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