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特性检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77822.1 | 申请日: | 202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9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邱伟庭;詹朱聪;柏桑迪;李嘉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1/02 | 分类号: | G01M1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特性 检测 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一种光学特性检测装置,包含隔热材料层、第一透光板、第二透光板、导热层、致冷源、以及影像传感器。隔热材料层设有相对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第一透光板设于第一开口,第二透光板设于第二开口,且隔热材料层、第一透光板及第二透光板界定一腔室。导热层设于腔室内,致冷源耦接导热层,且影像传感器设于腔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光学特性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特性检测装置及光学特性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镜头低温检测技术,可模拟极端气候下,取像镜头受低温影响成像表现的程度。然而,内建有致冷温控功能的光学特性检测机台极为昂贵,而利用冷凝剂降温的方式不仅无法调控温度,且需极长时间才能获得所需低温且低温仅能维持一段时间。因此,亟须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能调控温度的光学特性检测装置设计。
“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发明技术方案,因此在“背景技术”段落所揭露的技术方案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知道的现有技术。在“背景技术”段落所揭露的技术方案,不代表该技术方案或者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发明申请前已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提供一种光学特性检测装置包含隔热材料层、第一透光板、第二透光板、导热层、致冷源、影像传感器以及导流结构。隔热材料层设有相对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第一透光板设于第一开口,第二透光板设于第二开口,且隔热材料层、第一透光板及第二透光板界定一腔室。导热层设于腔室内,致冷源耦接导热层,影像传感器设于腔室外且位于第二透光板的背向第一透光板的一侧,且第一导流结构设于除雾单元与第二透光板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提供一种光学特性检测装置包含图案光产生单元、准直元件、腔室、导热层、致冷源以及影像传感器。图案光产生单元用以形成图案光,准直元件准直图案光以形成准直图案光,腔室容置待测光学件,且待测光学件位于准直图案光的光路上。导热层设于腔室内,致冷源耦接导热层,影像传感器设于腔室外且位于腔室的光路下游,且准直图案光经由待测光学件成像于影像传感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提供一种光学特性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提供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的隔热材料层。将第一透光板设于第一开口且将第二透光板设于第二开口,其中隔热材料层、第一透光板及第二透光板界定腔室。将导热层设于腔室内。将致冷源耦接导热层。于第二透光板的背向第一透光板的一侧设置影像传感器。提供除雾单元以减少腔室与影像传感器间的水气。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观点,利用致冷源搭配隔热腔体的设计,仅需较低制造成本及简单的架构即能获得零下20℃以下的稳定低温环境,且可借由调整电流参数精确调控温度。再者,借由除雾设计可避免于低温时产生雾气凝结状况,获得准确及稳定的光学测定结果。另外,因影像传感器位于光学特性检测装置的腔室外,因此影像传感器不会受到腔室的温度影响,故可进一步提高测定准确度。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及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特性检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及平面示意简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光学特性检测装置的平面示意简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显示光学特性检测装置用于一检测镜头品质的MTF检测机台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78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