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数据源融合的老城边缘区范围划定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77338.9 | 申请日: | 2020-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2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竹;李俏;王楠;汪琦;华雪东;牛琳;徐晗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K9/32;G06F16/29;G06T7/1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常虹 |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双数 融合 边缘 范围 划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数据源融合的老城边缘区范围划定方法,包括:1、确定老城的空间范围和核心位置,并划分城市交通小区;2、采集工作日居民出行数据,计算交通小区出行强度;3、以核心位置为起点,每隔角度θ做一条射线;射线上每隔长度d设置特征点;4、计算每条射线上出行强度变化率最大的特征区间,组成老城第一边缘区间集合;5、获取城市电子地图POI数据;计算每个特征点处加权核密度;6、计算每条射线上加权核密度变化率最大的特征区间,组成老城第二边缘区间集合;7、对第一边缘区间集合进行筛选,筛选后的第一边缘区间集合中的特征区间所属的交通小区构成老城边缘区范围。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到城市中老城的边缘区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区域划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居民出行数据和城市电子地图POI数据融合的城市内老城边缘区范围划分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公布了多个国家级的历史名城,这些城市多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满足发展的需要,这些历史名城需要开发新城,但同时也要保护老城。老城边缘区的范围划定是实现优化老城边缘区功能与空间的前提,更是解析老城边缘区土地利用、建成环境等要素并对其合理更新与规划的基础。老城边缘区位于老城外围,与老城区位毗邻,是承接老城功能外溢的重要地区,兼具老城功能外溢、人口结构复杂、空间设施低质的特点。在国内外各大城市存量发展与双修的背景下,老城边缘区的功能与空间优化已成为城市规划及城市更新领域内的一个重点关注问题。然而,已有边缘区研究缺乏对人与空间的互动关系的关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老城边缘区范围划分方法,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到城市中老城的边缘区域。
技术方案: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双数据源融合的老城边缘区范围划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确定所述老城的空间范围和核心位置;所述空间范围为所述老城所在城市中历史城墙或护城河所围合的区域,或所在城市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范围;所述核心位置为所述老城空间范围的几何中心;
对所述老城所在的城市进行交通小区的划分,并编号;
S2、采集工作日居民出行数据,计算每个交通小区的出行强度;
S3、以所述老城核心位置为起点,每隔角度θ做一条射线,共做条射线;每条射线上以所述核心位置为起点,每隔长度d设定一个特征点,直到超过所述老城所在城市的空间范围;
S4、计算每条射线上相邻两个特征点之间的特征区间的出行强度变化率;获取每条射线上出行强度变化率最大的特征区间,组成所述城市第一边缘区间集合;
S5、获取所述老城所在的城市与S2中出行数据同时间的电子地图POI数据,所述POI数据包括信息点类型和信息点的位置坐标;计算S3中获取的每个特征点处的加权核密度;
S6、计算每条射线上相邻两个特征点之间的特征区间的加权核密度变化率,获取每条射线上加权核密度变化率最大的特征区间,组成所述城市第二边缘区间集合;
S7、对比每条射线上属于第一边缘区间集合和第二边缘区间集合的区间,如果二者无重合,则将第一边缘区间集合中位于所述射线的特征区间删除;遍历每条射线,最终得到的第一边缘区间集合中的特征区间所属的交通小区构成老城边缘区范围。
所述第i个交通小区的出行强度Ti计算式为:
其中为第i个交通小区的交通需求量,为第i个交通小区的面积。
所述第i个交通小区的交通需求量为一个工作日从第i个交通小区出发的人数。
本发明中,角度θ=10°;长度d=1000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73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