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通信系统的终端、基站以及由终端和基站执行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68087.8 | 申请日: | 2020-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24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侯晓林;李安新;陈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 主分类号: | H04B7/0417 | 分类号: | H04B7/0417;H04B7/0456;H04B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晓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通信 系统 终端 基站 以及 执行 方法 | ||
本公开提供了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以及基站,以及由终端和执行的方法。该终端可以包括:处理单元,配置成:对信道矩阵进行特征域变换,以得到变换信道特征;对变换信道特征进行压缩,以得到压缩信道特征;发送单元,配置成将压缩信道特征作为反馈信息发送给基站。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和基站以及由终端和基站执行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规模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通过在基站端配置大量天线,在空间域形成多个独立信道,从而大大增加了无线通信系统的吞吐量。用户终端测量获得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并反馈给基站是常用的信道状态获取方法之一。考虑到基站端使用大量天线,反馈完整的信道状态信息将导致巨大的资源开销。在实际中可以采用量化或基于码本的方法来减小开销,但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损失了信道状态信息,并且还是会随着天线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开销。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单元,配置成:对信道矩阵进行特征域变换,以得到变换信道特征;对变换信道特征进行压缩,以得到压缩信道特征;发送单元,配置成将压缩信道特征作为反馈信息发送给基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配置成利用第一全连接网络对所述信道矩阵进行特征域变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配置成:对所述变换信道特征进行卷积,以得到卷积后的变换信道特征,以及对卷积后的变换信道特征进行压缩,以得到压缩信道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变换信道特征和所述信道矩阵的尺寸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变换信道特征的尺寸小于所述信道矩阵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利用第二全连接网络对所述变换信道特征进行压缩。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接收单元,配置成从终端接收反馈信息;处理单元,配置成:对所述反馈信息进行解压缩,以得到解压缩的反馈信息;对解压缩的反馈信息进行逆特征域变换,以得到信道状态信息反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配置成利用第三全连接网络对所述反馈信息进行解压缩,以得到解压缩的反馈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对所述解压缩的反馈信息进行逆特征域变换之前,所述处理单元还配置成:对所述解压缩的反馈信息进行去噪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配置成利用第四全连接网络对解压缩的反馈信息进行逆特征域变换,以得到信道状态信息反馈。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训练装置,包括:采集设备,配置成采集包括多个信道矩阵样本的样本集;处理设备,配置成:利用第一神经网络实现以下步骤:对信道矩阵样本进行特征域变换,以得到变换信道训练特征;对所述变换信道训练特征进行压缩,以得到压缩信道训练特征;利用第二神经网络实现以下步骤:对所述训练反馈信息进行解压缩,以得到解压缩的训练反馈信息;对解压缩的训练反馈信息进行逆特征域变换,以得到信道状态信息训练反馈;基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训练反馈和信道矩阵样本之间的差别调整所述第一神经网络和所述第二神经网络的参数,以使得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训练反馈和所述信道矩阵样本之间的差别最小;输出设备,配置成输出训练好的第一神经网络的参数以及输出训练好的第二神经网络的参数。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由终端执行的方法,包括:对信道矩阵进行特征域变换,以得到变换信道特征;对变换信道特征进行压缩,以得到压缩信道特征;发送单元,配置成将压缩信道特征作为反馈信息发送给基站。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由基站执行的方法,包括:从终端接收反馈信息;对所述反馈信息进行解压缩,以得到解压缩的反馈信息;对解压缩的反馈信息进行逆特征域变换,以得到信道状态信息反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NTT都科摩,未经株式会社NTT都科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80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号处理方法与装置
- 下一篇:上行链路功率控制以及上行链路信道传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