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倍增寄存器结构以及包括该倍增寄存器结构的EMCCD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567950.8 | 申请日: | 2020-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72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 发明(设计)人: | 白雪平;杨洪;郑渝;曲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4N5/372 | 分类号: | H04N5/372;H01L31/107;H01L31/0352;H01L27/148 |
| 代理公司: | 重庆辉腾律师事务所 50215 | 代理人: | 王海军 |
| 地址: | 4000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倍增 寄存器 结构 以及 包括 emccd | ||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能够提高EMCCD响应线性度的结构,具体涉及倍增寄存器结构以及包括该倍增寄存器结构的EMCCD;所述倍增寄存器结构,包括衬底和位于衬底之上的埋沟;在埋沟上覆盖有栅介质,在栅介质上形成有第一电极Ф1、第二电极Фdc、第三电极Фem和第四电极Ф3;这四个电极依次对应为第一转移相、直流相、倍增相以及第二转移相;将倍增相对应的埋沟划分为倍增埋沟和电荷埋沟,所述倍增埋沟用于电荷倍增;所述电荷埋沟用于存储倍增后的电荷;本发明提供了倍增寄存器结构以及EMCCD,将倍增寄存器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来倍增,一部分用来存储电荷,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倍增电场的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能够提高EMCCD响应线性度的结构,具体涉及倍增寄存器结构以及包括该倍增寄存器结构的EMCCD。
背景技术
雪崩倍增效应在半导体器件中很常见,在硅半导体中,当电子经过高于105V/cm的电场时,便会发生雪崩倍增。一般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简称CCD)施加10V驱动电压便可产生105V/cm的电场,因此,普通CCD中也存在雪崩倍增效应,由于倍增率很低,不容易被我们发现。电子倍增CCD(Electron-Multiplying,简称EMCCD)就是通过在转移电极上施加高电压,使得载流子发生雪崩倍增,倍增率高于普通CCD的倍增率,从而实现电子倍增。
EMCCD与普通CCD不同之处是在水平寄存器和读出放大器之间增加了一串倍增寄存器,信号电子在倍增寄存器中实现倍增放大,极微弱光信号经过倍增寄存器放大后被读出放大器读出,使得CCD器件探测灵敏度不再受读出放大器噪声限制,提高CCD器件的探测灵敏度。倍增寄存器利用电荷的“碰撞电离”效应实现对信号电子的倍增放大,因此EMCCD技术也称为“片上增益”技术,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固态微光成像器件。
EMCCD倍增寄存器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电极Ф1和Ф3由标准幅值时钟驱动(约10V),Фdc为直流相(直流电平约2V),Ф2加的电压远比仅仅用于转移电荷的电压高很多(约40~50V),由于Ф2和Фdc间巨大的电压差,在Ф2和Фdc间产生巨大的电场强度使得电子在转移过程中发生“撞击离子化效应”,也称作雪崩倍增效应,产生新的电子,即所谓的倍增或增益。
倍增寄存器倍增时电势分布如图2所示,倍增相Ф2和直流相Фdc之间巨大的电压差,产生巨大的电场强度使得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在CCD电荷转移过程中发生“撞击离子化效应”,离化系数(也称为离化率)为电子或空穴沿着电场方向加速运动时,因碰撞离化而产生新的电子-空穴对所需经过的平均距离的倒数。离化率αn的大小取决于倍增电场的大小,如下式(1)所示:
αn=Anexp(-bn/E) (1)
其中An、bn为经验值,倍增电场E由下式(2)表示:
E=ΔV/w (2)
W为倍增电场宽度,ΔV为Фem和Фdc间埋沟电势差。
倍增电场区内产生电子数由下式(3)表示:
dn(x)/dx=αn(x)n(x) (3)
αn(x)为x处的电离率,n(x)为x处的电子数。
则倍增电场宽度为W的区域内增益g为:
将倍增电场E的公式(2)和电离率公式(1)代入增益公式(5)则得到增益和电势差的公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79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