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I曲线的负荷反馈制动力分配系统及分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66756.8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4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慧杰;郝慧荣;张俊杰;吉平;侯振煜;张行;杨子明;周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T8/171 | 分类号: | B60T8/171;B60T8/18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贾国浩 |
地址: | 010051 内蒙古自治区呼***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曲线 负荷 反馈 制动 分配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I曲线的负荷反馈制动力分配系统及分配方法,主要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包括:第一负荷传感器、第二负荷传感器、第三负荷传感器、第四负荷传感器;DC测量放大器;第一制动轮缸、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制动轮缸、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三制动轮缸、第三压力传感器、第四制动轮缸、第四压力传感器;A/D转换器、D/A转换器、ECU、制动器踏板位置传感器、液压泵电机;第一可控比例式电磁阀、第二可控比例式电磁阀、第三可控比例式电磁阀、第四可控比例式电磁阀;本发明通过反馈控制计算,确定前后制动器的制动力比值,使得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满足理想的I曲线,能够保证制动稳定性,提高制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基于I曲线的负荷反馈制动力分配系统及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制动性是汽车主动安全性的重要评价指标,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比例,将影响制动时前后轮的抱死顺序,从而影响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的稳定性和附着条件利用程度。目前,已有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是通过使用比例阀或载荷比例阀等制动力调节装置,根据制动强度、载荷等因素,改变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值,使之接近于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满足制动法规的要求,而调节装置转折点的选择对于制动稳定性尤为重要,如果存在不稳定区间会有安全隐患,一般转折点的选择低于I曲线,但这样会使得制动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负荷反馈控制,提供一种基于I曲线的负荷反馈制动力分配系统及分配方法,能够实时监测垂直载荷在左前轴、右前轴、左后轴、右后轴上的分配,通过反馈控制计算,确定前后制动器的制动力比值,使得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满足理想的I曲线,能够保证制动稳定性,提高制动效率。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I曲线的负荷反馈制动力分配系统,包括:
安装在左前轴上的第一负荷传感器、安装在右前轴上的第二负荷传感器、安装在左后轴上的第三负荷传感器、安装在右后轴上的第四负荷传感器;
DC测量放大器;
安装在左前轮上的第一制动轮缸以及用于感测第一制动轮缸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安装右前轮上的第二制动轮缸以及用于感测第二制动轮缸的压力的第二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左后轮上的第三制动轮缸以及用于感测第三制动轮缸压力的第三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右后轮上的第四制动轮缸以及用于感测第四制动轮缸压力的第四压力传感器;
A/D转换器、D/A转换器、ECU、制动器踏板位置传感器、液压泵电机;
用于调控第一制动轮缸中制动液压力的第一可控比例式电磁阀、用于调控第二制动轮缸中制动液压力的第二可控比例式电磁阀、用于调控第三制动轮缸中制动液压力的第三可控比例式电磁阀、用于调控第四制动轮缸中制动液压力的第四可控比例式电磁阀;
所述第一负荷传感器、第二负荷传感器、第三负荷传感器、第四负荷传感器均与DC测量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DC测量放大器、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第四压力传感器、制动器踏板位置传感器的输出端均通过A/D转换器与ECU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可控比例式电磁阀、第二可控比例式电磁阀、第三可控比例式电磁阀、第四可控比例式电磁阀、液压泵电机均通过D/A转换器与ECU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基于I曲线的负荷反馈制动力分配系统包括安装在左前轮上的第一轮速传感器、安装在右前轮上的第二轮速传感器、安装在左后轮上的第三轮速传感器、安装在右后轮上的第四轮速传感器,所述第一轮速传感器、第二轮速传感器、第三轮速传感器、第四轮速传感器的输出端均通过A/D转换器与ECU的输入端连接,所述ECU中设有ABS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未经内蒙古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67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