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CM模组装配机及其装配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559512.7 | 申请日: | 2020-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24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 发明(设计)人: | 陈星豪;陈志飞;刘明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瑞桔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19/00 | 分类号: | B23P19/00;B23P19/02;B23P21/00;G02F1/1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cm 模组 装配 及其 方法 | ||
1.一种LCM模组装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机构(1)、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1)侧翼的自定位组装机构(2)、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1)末端的成品收集机构(3),以及用于调控所述输送机构(1)和所述自定位组装机构(2)动作的控制中心(4),所述输送机构(1)用于输送模组半成品,所述自定位组装机构(2)用于将待装零部件装配至所述模组半成品上;
所述模组半成品设置在组装夹具(5)内并通过所述组装夹具(5)等间距固定在所述输送机构(1)表面,所述组装夹具(5)输送至所述输送机构(1)出料端弯折部位时自动脱落至所述成品收集机构(3)内;
所述自定位组装机构(2)包括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1)底部的支撑板(201),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01)两端且用于夹定所述待装零部件的组装体(202),所述支撑板(201)的端部设有与所述组装体(202)连接的电动伸缩机构(203);
所述输送机构(1)以所述输送机构(1)上相邻两个组装夹具(5)之间的输送时间为单位时间间隔间歇性输送,在执行每个单位时间间隔后,所述控制中心(4)控制所述支撑板(201)两端的所述组装体(202)同时向所述组装夹具(5)运动以将所述组装体(202)内的待装零部件正对压制在所述模组半成品上;
还包括装配校正装置(6),所述装配校正装置(6)包括调节滑轨(601)、识别机构(602)和驱动机构(603),所述识别机构(602)用于识别每一个所述单位时间间隔后待装配的组装夹具(5)的准确位置,所述输送机构(1)每隔单位时间间隔间歇工作后,所述控制中心(4)根据所述识别机构(602)的信号判断所述组装夹具(5)与所述支撑板(201)的相对位置,并控制所述驱动机构(603)调节所述支撑板(201)沿所述调节滑轨(601)移动直至所述组装夹具(5)正对所述支撑板(201);
所述输送机构(1)包括输送链带(101)以及设置在所述输送链带(101)侧翼的平行台面(102),所述输送链带(101)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组装夹具(5)的扣板(103),所述平行台面(102)上设有正对输送链带(101)的下沉孔槽(104),所述下沉孔槽(104)内设有折叠纸面(7),所述组装体(202)穿过所述折叠纸面(7)并在所述下沉孔槽(104)内沿着与所述输送机构(1)的输送方向平行或者垂直方向移动,且所述组装体(202)的下表面与所述组装夹具(5)的上表面齐平;
所述支撑板(201)的上表面设有装配滑道(204),所述装配滑道(204)与所述输送机构(1)的输送方向垂直设置,所述电动伸缩机构(203)推动所述组装体(202)在所述装配滑道(204)内运动,所述识别机构(602)包括安装在所述输送链带(101)下表面且对应每个所述扣板(103)中心位置的识别部件(6021),以及安装在所述装配滑道(204)中心位置的对射组件(6022),所述识别部件(6021)在所述组装夹具(5)正对所述支撑板(201)时接收对射组件(6022)的光学信号并向所述控制中心(4)发送电性信号,所述控制中心(4)调控所述电动伸缩机构(203)工作以将所述组装体(202)内的待装零部件正对压制在所述模组半成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CM模组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滑轨(601)沿所述输送机构(1)的输送方向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1)的下方,所述驱动机构(603)的输出端与所述支撑板(201)连接,所述识别机构(602)和驱动机构(603)均连接于所述控制中心(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CM模组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体(202)包括安装在所述装配滑道(204)内部的直角侧板(2021),以及安装在所述直角侧板(2021)上端的开口载板(2022),所述直角侧板的上板长度等于所述组装夹具(5)侧边与所述输送链带边缘之间的距离,所述开口载板(2022)的上端设有入料口(2023),所述开口载板(2022)的内部在所述入料口(2023)的外侧设有施压挡板(2024),所述开口载板(2022)的侧面在所述入料口(2023)的内侧设有摩擦光滑辊(2025),所述待装零部件持续从所述入料口(2023)下落至所述施压挡板(2024)与所述摩擦光滑辊(2025)之间的空隙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瑞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瑞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951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