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空调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57992.3 | 申请日: | 202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0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樱井优作;长野秀树;田中祐也;中村沙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法雷奥日本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34;B60H3/00;B60H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韩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空调 装置 | ||
在空调壳体内具备被分隔壁分割的能够独立调温的多个分割流路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能够使用一个功能附加装置从任一分割流路向车室供给附加了功能的空气。在使通过了热交换器(4,5)的空气的流向改变的空调壳体(2)的壁部(2a)设置对未被分隔壁(7)分割的功能附加空间(41)进行划分的空间划分壁体(40)和相对于通过功能附加空间(41)的空气附加规定的功能的功能附加装置(43)。功能附加空间(41)分别经由两处连通部(401a,402a,401b,402b)与各个分割流路(3a,3b)连通,在各个分割流路(3a,3b)中,使至少一处的连通部(401a,401b)以在规定的吹出模式下与其他连通部(402a,402b)相比成为低压的方式向多个吹出开口部(10,20a,20b,30a,30b)中的任一个开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将附加了离子或芳香等功能的空气向车室内充分地供给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特别是涉及空调壳体内被分割为能够独立地调温的多个流路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为了对下车时的乘员的静电进行缓和或除去而在空调空气的送风路径上配置离子发生装置,在检测到乘员的下车意图的情况下,将空调装置的吹出口设定为向乘员送风的吹出口,通过风扇进行送风,并且从离子发生装置向送风路径内发出离子。
特别是在该例子中,在空调装置的加热器芯体与通风管道之间的送风路径、更具体而言在空调装置的空调壳体的蒸发器的下游侧且比除霜管道所连接的部位位于上游侧的位置设置向空调空气供给离子的离子发生器,在检测到乘员的下车意图的情况下,切换成从通风吹出口的送风并且使离子发生器工作,从离子发生器对被在蒸发器上附着的冷凝水加湿的空气附加离子,将附加了该离子的空气从通风吹出口向车室供给。
然而,在为了向车室的不同的区域供给不同的调温空气而通过分隔壁将空调壳体内分隔而分割为多个流路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如何设置离子发生装置成为问题。
例如,如专利文献2所示,在能够进行对车室的驾驶席侧和副驾驶席侧独立地调温的左右独立调温的空调装置中,通过分隔板将空调壳体内的空气流路划分成左右流路(分割流路),通过调节在各个分割流路配置的空气混合风门和吹出开口部的开闭风门的开度而向驾驶席区域和副驾驶席区域分别供给单独进行了温度调和的空气(参照专利文献2)。
在这样的空调装置中,如果将离子发生装置设置于任一个分割流路,则仅对从该分割流路吹出的空气附加离子,存在无法对从其他分割流路吹出的空气附加离子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5454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9-2490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空调壳体内被分割为能够独立调温的多个流路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如果想要向车室的任何区域都供给附加了离子的空气,则需要在每个分割流路都设置离子发生装置,不仅存在成本变高的问题,也存在在空调装置的有限的设置空间中难以进行多个离子发生装置的设置的问题。
于是,考虑不在比设有分隔板的热交换器处于下游侧的位置配置离子发生装置而是在比分隔板处于上游侧的热交换器的上游侧配置离子发生装置,但是在热交换器的上游侧配置离子发生装置时,存在离子发生装置所产生的离子与热交换器或其他的部件接触而消失、能够向车室供给的离子量不足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不仅在设置使离子附加于空气的离子发生装置的情况下会产生,在将例如使芳香等其他功能附加于空气的功能附加装置设置于空调装置的情况下也同样会发生。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空调壳体内具备被分隔壁分割的能够独立调温的多个分割流路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即使在仅设置一个功能附加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从任一分割流路充分地向车室供给附加了功能的空气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法雷奥日本株式会社,未经法雷奥日本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79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