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明导电电极及其制备方法、调光膜、触控屏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56042.9 | 申请日: | 2020-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41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雷贝;彭颖杰;徐林;王新媛;姜锴;潘克菲;徐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绘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苏州诺菲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5/14 | 分类号: | H01B5/14;H01B13/00;G06F3/041 |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韩晓园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透明 导电 电极 及其 制备 方法 调光 触控屏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明导电电极及其制备方法、调光膜、触控屏,透明导电电极包括工作电极,所述工作电极由纳米金属线、或纳米金属棒、或纳米金属膜构成,所述工作电极位于走线区的结构上具有露出所述工作电极的剖面的搭接槽,所述搭接槽的深度不小于所述工作电极的厚度的三分之二,或所述搭接槽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工作电极;电连接件,位于所述搭接槽处,所述电连接件为固化的导电浆料;电极引线,通过所述电连接件与相应的工作电极电性连接。本发明改变了以往的表面电性连接的方式,电性连接后的导电性及其稳定性均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并且扩大了电极引线的适用范围,即使原有的丝印导电浆料后接触电阻偏大的导电材料也能继续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明导电电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性好且稳定的透明导电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具有该透明导电电极的调光膜及触控屏。
背景技术
纳米银线导电膜是制作纳米银线大尺寸触摸屏、可调光膜、柔性触摸屏等电子产品的基础性材料。
现有技术中,纳米银线导电膜包括图案化的工作电极,在边框走线区涂覆导电银浆块,电极引线通过导电银浆块与工作电极电性连接。然而这种电极引线与工作电极的连接方式,容易出现接触不稳定,导电不良的问题。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连接性好且稳定的透明导电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具有该透明导电电极的调光膜及触控屏,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性好且稳定的透明导电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具有该透明导电电极的调光膜及触控屏。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透明导电电极,包括:
工作电极,所述工作电极由纳米金属线、或纳米金属棒、或纳米金属膜构成,所述工作电极位于走线区的结构上具有露出所述工作电极的剖面的搭接槽,所述搭接槽的深度不小于所述工作电极的厚度的三分之二,或所述搭接槽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工作电极;
电连接件,位于所述搭接槽处,所述电连接件为固化的导电浆料;
电极引线,通过所述电连接件与相应的工作电极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金属线为直径5nm~100nm、长度介于15μm~25μm的纳米银线。
进一步地,所述搭接槽为一个槽,或所述搭接槽包括几个独立的子槽。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引线为漆包线,所述漆包线包括金属线向外暴露的搭接部,所述搭接部与所述工作电极电性连接;或,所述电极引线为由丝网印刷或喷墨打印导电浆料固化形成的电极线;或,所述电极引线为由银浆等导电浆料涂布成导电膜再蚀刻形成的电极线。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导电电极还包括透明的基板,所述基板包括可视区、位于所述可视区周围的走线区,所述工作电极位于所述基板上;或,所述透明导电电极还包括基板、位于所述基板上的分离层,所述工作电极位于所述分离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或,所述透明导电电极还包括基板、位于所述基板上的分离层、位于所述分离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的树脂层,所述工作电极位于所述树脂层背离所述分离层的一侧。
一种透明导电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形成工作电极,所述工作电极由纳米金属线、或纳米金属棒、或纳米金属膜构成;
S2在所述工作电极位于走线区的结构上开设搭接槽露出所述工作电极的剖面,所述搭接槽的深度不小于所述工作电极的厚度的三分之二,或所述搭接槽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工作电极;
S3向所述搭接槽内填充导电浆料,固化所述导电浆料形成电连接件;
S4布设电极引线,所述电极引线通过所述电连接件与对应的工作电极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绘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苏州诺菲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绘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苏州诺菲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60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