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心圆式混凝沉淀一体化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55961.4 | 申请日: | 2020-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0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 发明(设计)人: | 阳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沁欧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宣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8 | 代理人: | 刘洁瑜 |
| 地址: | 200072 上海市崇明区城桥镇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心圆 式混凝 沉淀 一体化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同心圆式混凝沉淀一体化装置,包括混凝区、絮凝区和沉淀区,所述混凝区为圆筒状结构,其底部密封,絮凝区和沉淀区均为圆环状结构,设置在混凝区外部,混凝区处于圆环圆心处;在混凝区中设置有搅拌器,搅拌器设置有电机;所述混凝区底部设置有进水管,在混凝区顶部设置有导流孔;所述絮凝区中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将絮凝区分隔成第一絮凝区、第二絮凝区;所述第一絮凝区与混凝区共壁,第二絮凝区与沉淀区共壁;所述沉淀区中设置有斜管沉淀区,沉淀区与第二絮凝区相互连通,在沉淀区底部设置有污泥斗;本发明充分利用水力动能,节约搅拌能耗,布置紧凑减少占地面积,便于检修及维护清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同心圆式混凝沉淀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沉淀法是目前污水处理领域中较为成熟的处理方法。其处理过程主要包括凝聚阶段、絮凝阶段和沉淀阶段。通过投加适当药剂,在凝聚阶段,水中胶体双电层被压缩失去稳定而形成较小微粒,在絮凝阶段微粒继续相互凝聚,水解,缩聚形成高聚物而发生吸附架桥作用形成大颗粒絮凝体,最后在一定沉淀条件下去除。该技术与其他技术比较,处理设备简单,处理效果好,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较小。
目前的混凝沉淀污水处理的宏观水流方向多为直线型,即混凝区、絮凝区依次排列布置,沉淀区布置在絮凝区后或单独设置,且当原水水质较差时,斜管易堵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心圆式混凝沉淀一体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同心圆式混凝沉淀一体化装置,包括混凝区、絮凝区和沉淀区,所述混凝区为圆筒状结构,其底部密封,絮凝区和沉淀区均为圆环状结构,二者设置在混凝区外部,混凝区处于圆环圆心处;在混凝区中设置有搅拌器,搅拌器设置有电机;所述混凝区底部设置有进水管,在混凝区顶部设置有导流孔;所述絮凝区中固定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将絮凝区分隔成第一絮凝区、第二絮凝区;所述第一絮凝区与混凝区共壁,第二絮凝区与沉淀区共壁;所述沉淀区中设置有斜管沉淀区,沉淀区与第二絮凝区相互连通,在沉淀区底部设置有污泥斗。
优选的,所述导流板一端通过弧形板与混凝区外壁相连接,导流板另一端通过挡板与絮凝区外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弧形板与混凝区圆形外壁之间夹角为15°,所述导流板为六分之五圆弧,挡板与絮凝区外壁相互垂直。
优选的,所述絮凝区外壁底部留有缝隙,所述沉淀区通过缝隙与第二絮凝区相互连通。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与混凝区圆形外壁相切,所述搅拌器的搅拌水流方向与切线进水方向为逆流流向。
优选的,所述沉淀区为六分之五圆弧结构,另外六分之一圆弧为出水区;所述斜管沉淀区由圆心角为60°的扇形模块组装而成,所述扇形模块设置有六个,其中五个对应沉淀区的六分之五圆弧设置,另外一个扇形模块设置在出水区中备用。
优选的,所述斜管沉淀区采用斜管为正六边形管,斜管倾角为60°。
优选的,所述斜管沉淀区下方设置有缓冲区,所述污泥斗设置在缓冲区底部,污泥斗为漏斗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沉淀区外部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一端与缓冲区相互连通,另一端与混凝区相互连通。
优选的,所述混凝区、絮凝区分别设置有混凝剂加药管、絮凝剂加药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布置紧凑的环形水流方式,充分利用环形面积与混凝、絮凝及沉淀区所需水流速度相对应的关系,减小了布置面积;沉淀区斜管模块化,便于在运行状态下部分更换清洗或维修,且设置备用斜管沉淀区,便于清理和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沁欧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沁欧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59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