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顶管施工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54657.8 | 申请日: | 2020-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0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 发明(设计)人: | 赵辉;张志玉;于文津;刘全功;陈曦灵;蒋碧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1/028 | 分类号: | F16L1/028;F16L1/06;E02D5/4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互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2 | 代理人: | 成秋丽 |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施工工艺 | ||
1.一种顶管施工工艺,用于穿过大提的顶管施工,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施工前,对大提上,设计有施工的取水顶管和排水顶管处分别进行土体加固;
S2大提施工前,在大堤的堤身以及坡角处,分别设置矩阵式的监测点;
S3顶进施工:通过工具头分别进行取水顶管和排水顶管的顶进,初始顶进速度为8-12mm/min,正常顶进速度为20-30mm/min,且进行土体加固后的大提位置,其出土量为102%-110%;
S4纠偏测量及施工:在步骤S3顶进施工中,每顶进小于1m的距离时,进行一次偏差测量,如偏差测量结果大于偏差标准,则进行纠偏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施工前,对大堤上,设计有施工的取水顶管处进行土体加固具体为:采用旋喷桩进行加固土体,所述加固土体的加固厚度为7-9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施工前,对大堤上,设计有施工的排水顶管进行土体加固具体为:对于顶管过堤段,在大堤坡角背水面设置水泥搅拌桩构成加固墙,所述加固墙的厚度为3-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具体为在大堤堤身的有效监测范围内,设置矩阵式的监测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顶管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监测范围为:以距离顶管轴线两侧30-33m的距离分别构成有效监测范围的竖向端部极限,以堤身顶管顶进距离的两端,分别构成有效监测范围的横向端部极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顶管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还包括在所述有效监测范围内,每隔5m,设置沉降点,所述沉降点的数量至少为14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顶管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14个沉降点中,至少4个所述沉降点分别布置于检测范围的竖向极限的两端以及横向极限的两端,其余沉降点,分成两组,均匀设置于顶进施工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纠偏测量及施工中,还包括利用中继环辅助纠偏施工进行纠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大提施工前后以及步骤S3顶进施工前,还包括通风施工,所述通风施工为在距离顶进施工12-15m处,安装长鼓短抽组合式通风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之后还包括施工后的泥浆置换,所述泥浆置换为对大提下90m顶管段,通过水泥、粉煤灰或水玻璃中的一种进行泥浆置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未经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465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旋藻活性多肽片及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抗菌除病毒口罩及其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