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装备表面等离子体均布的电极布置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52050.6 | 申请日: | 2020-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3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 发明(设计)人: | 陈雷;曾文;王美琪;马洪安;杨昆;刘凯;裴欢;李政楷;郑玮琳;陈潇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5H1/24 | 分类号: | H05H1/24 |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刘晓岚 |
| 地址: | 110136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装备 表面 等离子体 电极 布置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装备表面等离子体均布的电极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微孔和多个电极,所述微孔开设在装备表面,且呈柱形结构贯穿装备表面,所述电极设置在微孔内部和/或微孔之间,电极通电后,使每个微孔周围均有正、负极,经过压缩的高压空气从微孔中流过,被电离成等离子体,随后经微孔出口射出,能够在装备表面形成均匀、持续得等离子体层,进而提升等离子体隐身的隐身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微孔等离子体射流技术实现装备表面等离子体均布的电极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隐身是利用等离子体回避雷达探测的技术,与常规的隐身方法不同,等离子体隐身技术不需要改变飞行器的外形结构便可大幅度降低飞行器的雷达散射截面。利用等离子发生器、发生片或放射性元素在飞行器的表面形成等离子云,通过控制等离子体的能量、电离度、振荡频率等特征参数,使照射到等离子云上的雷达波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改变传播方向。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飞行器的雷达散射截面,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反射信号的频率,使雷达难以探测,以达到隐身目的。
研究表明,等离子体的隐身特性远优于其它隐身方法,只要等离子体包层参数适当,等离子体就能够吸收大部分电磁波;未被等离子体吸收的电磁波会绕过等离子体或者产生折射而改变传播方向,因而返回到雷达接收机的电磁能量就很小,使雷达难以发现隐藏在等离子体云中的飞行器而实现隐身。相对于其他常规隐身技术,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吸波频带宽、吸收率高、隐身性能好;
(2)不仅可吸收微波,还能吸收红外辐射;
(3)不使用吸波材料涂层,维护费用低。
现有技术中,现已有两代隐身产品:第一代:等离子体发生片,厚度为0.5-0.7mm,电压几千伏,电流仅为零点几毫安。将这种等离子体片放在飞行器强辐射部位,即可电离空气产生等离子体;第二代:等离子体发生器,在等离子发生器中加入易电离气体,即可产生等离子体。产品质量不超过100Kg,耗电不超过几千瓦,但现有技术很难在装备表面大面积范围内形成均匀等离子体覆盖层,因此目前仅能在部分部位实现等离子体放电,无法真正地在装备表面实现等离子体均布,进而影响隐身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提出一种实现装备表面等离子体均布的电极布置结构。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装备表面等离子体均布的电极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微孔和多个电极,所述微孔开设在装备表面,且呈柱形结构贯穿装备表面,所述电极设置在微孔内部和/或微孔之间,电极通电后,使电极通电后每个微孔周围均有正、负极。
优选地,所述装备表面材料为导电材料。
优选地,所述电极为针状高压电极,针状高压电极设置在微孔内。
优选地,所述装备表面材料为绝缘材料。
优选地,所述电极包括:条状高压电极和条状低压电极,条状高压电极和条状低压电极设置在微孔之间。
优选地,所述电极包括针状高压电极和条状低压电极,针状高压电极设置在微孔内,条状低压电极设置在微孔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在装备表面形成均匀、持续得等离子体层,进而提升等离子体隐身的隐身效果,对推动我国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发展及实用化具有积极意义。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极布置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未经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20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声振信号融合的滚动轴承故障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支撑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