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50000.4 | 申请日: | 2020-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3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 发明(设计)人: | 程振威;张丙文;胡文喜;王传波;王刚;冯仲彬;曹世江;王习进;祁义辉;陈俊;刘毅;陈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E01C3/06;E03F5/10;E01H3/04;B01D36/04;B01D36/02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余江 |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道路 雨水 收集 利用 系统 | ||
1.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人行道表面采用透水铺砖(1)铺砌,其下依次为中粗砂找平层(2)、碎石填充层(3)、反滤土工布(4)、灰土垫层(5)。人行道与人行道路缘石(9)之间设有雨水沟(7);所述雨水沟(7)上部设有雨水沟盖板(71);所述雨水沟(7)内按照一定间距设置清淤井(10);所述雨水沟(7)靠近人行道一侧按照一定间距设有向下倾斜的雨水沟透水孔(72);人行道路缘石(9)按照一定间距设有向下倾斜的矩形透水孔(91),雨水沟(7)与行车道路面(12)通过矩形透水孔(91)相连通;中央分隔带(21)下方设置有集水池(14),其内设置有沉淀池(13)与水泵(15),所述沉淀池(13)与清淤井(10)通过横向排水管(11)相连通;所述水泵(15)上部接有竖向输水管(16)、纵向输水管一(17)、纵向输水管二(171)、绿化带浇灌输水管(18)、行车道洒水输水管(20);所述绿化带浇灌输水管(18)与行车道洒水输水管(20)端部分别设置有绿化带浇灌喷水头(19)与行车道洒水喷水头(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铺砖(1)由透水材料块体(102)与带孔硬质材料块体(101)组合而成,带孔硬质材料块体(101)设置有5个圆形透水孔(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碎石填充层(3)与雨水沟(7)之间设有透水土工布(6),起到雨水过滤的作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透水孔(91)内部设有矩形PVC排水管(8),矩形PVC排水管(8)一端设有塑料过滤网(8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3)上方设置有检查井(22),检查井上方设置有检查井井盖(2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带浇灌输水管(18)、行车道洒水输水管(20)分别与纵向输水管一(17)、纵向输水管二(171)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道洒水喷水头(24)设置在中央分隔带路缘石(23)内;中央分隔带路缘石(23)内部设置有中央分隔带路缘石圆形孔(231)和中央分隔带路缘石矩形凹槽(23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道洒水喷水头(24)有5个喷水孔(241),且每个喷水孔(241)喷水角度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孔(241)略高于行车道路面(12),以减小行车道洒水对行车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000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