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土地基液压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549710.5 | 申请日: | 2020-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73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钱绍锦;郑楠;李敏;胡锡鹏;赵敬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3/08 | 分类号: | E02D3/08;E02D5/58;E02D5/72;E02D5/52;E02D7/06;E02D3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卞静静 |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土地 液压 锤击式 预应力 混凝土 施工 方法 | ||
1.软土地基液压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根据设计图纸的桩位和控制点的关系,使用全站仪在控制点对桩位进行准确放样确定桩位点,在桩位点插入钢筋作为标记,以方便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对中;
步骤二、选择液压打桩机,确定打桩顺序;
步骤三、使液压打桩机进入打桩施工区,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一端端板焊接上桩尖;
其中,所述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桩身本体上沿母线设置有凸棱部,所述凸棱部在所述桩身本体截面上的轮廓为等腰梯形,所述凸棱部内预埋有注浆主管,所述注浆主管平行于桩身本体的轴线设置,所述注浆主管外壁垂直连接有多对与注浆主管连通的注浆支管,多对注浆支管沿注浆主管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每对注浆支管分别延伸至所述凸棱部的两腰面,所述凸棱部设置有四个,四个凸棱部在所述桩身本体周向均匀间隔布置,所述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端板与所述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截面轮廓相同,所述端板上开设有与每一注浆主管分别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直径与所述注浆主管外径相同以适应所述注浆主管,所述桩尖包括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截面轮廓相同的连接板和垂直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一侧板面上的十字板,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板面与所述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一端端板焊接;
步骤四、使用液压打桩机起重设备采用单点吊装的方式将装有桩尖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起吊至桩位点,起吊过程中使用拉绳辅助控制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状态,保证其垂直就位,同时保证桩尖的十字板中心与插入桩位点的钢筋正对,拔出桩位点的钢筋,再使用液压打桩机将装有桩尖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打入桩位点,打桩时采用重锤低击的击打方式,打桩过程中,若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垂直度偏差在1‰以上,则停机校正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垂直度;
步骤五、当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上端距地面0.7~1m高时,停止打桩并进行接桩,使用液压打桩机将另一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起吊至桩位点,将另一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下端端板与已打入地面的前一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上端端板连接,保证另一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与前一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轴线重合,同时保证另一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中的注浆主管与前一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中的注浆主管分别一一对齐且密封连接;
步骤六、使用液压打桩机继续将另一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打至另一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上端距地面0.7~1m高,重复步骤五和本步骤直至装有桩尖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达到设计标高或者设计贯入度;
步骤七、将最上端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注浆主管与高压注浆泵连接,对每一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侧的软土地基高压灌注水泥浆;
其中,所述端板包括:
第一板体,其与所述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截面轮廓相同且连接于所述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端面;
凸台,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外端面上,所述凸台截面形状按所述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截面轮廓等比缩小;
第二板体,其设置于所述凸台外端面上,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截面轮廓相同;
其中,所述第二板体上超出凸台范围的环部均匀间隔的开设有用于穿设螺栓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第一板体、凸台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外端面上第一通孔孔口边缘开设有环形沉槽,所述环形沉槽中可拆卸设置有橡胶密封套筒,所述橡胶密封套筒内径小于所述注浆主管外径,以使所述橡胶密封套筒紧密套设于第一通孔中注浆主管的外壁,所述橡胶密封套筒壁厚大于环形沉槽的宽度,以使环形沉槽压紧橡胶密封套筒,所述橡胶密封套筒长度在环形沉槽深度1~2倍间,以使接桩时橡胶密封套筒连接上下两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中的注浆主管。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液压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打桩时的顺序按照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欲打入的深度从大到小依次进行,任意两施工完成后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间距是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外径的三倍及以上。
3.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液压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完成后进行桩身本体和凸棱部完整性检测,及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
4.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土地基液压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桩身本体和凸棱部完整性检测采用低变法,抽检数量为总桩数的10%,且不少于10根,每个承台不得少于1根。
5.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液压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抽检数量为同一规格、同一持力层桩基总数的1%且不少3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971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