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声音降噪模组及耳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48403.5 | 申请日: | 2020-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6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宋柏勋;曾仲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聆感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熊文杰 |
地址: | 518027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声音 模组 耳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声音降噪模组和耳机,所述声音降噪模组的壳体内设有麦克风组件、降噪处理电路和扬声器组件,能够将感测到的所述第一音频信号转化成降噪信号,并将所述降噪信号和所述原始音频信号进行叠加以输出降噪处理后的第二音频信号,且根据第二音频信号进行发声。同时,本申请将麦克风组件、降噪处理电路和扬声器组件内置在壳体内,能够兼容各种形状的耳机外型,无需根据耳机外形调整麦克风和扬声器的位置,简化了安装操作,提升了声音降噪模组与耳机外壳的适配能力。另外,通过合理设置麦克风组件的位置,使得麦克风组件的中心不在扬声器组件的轴线上,利用偏心设计能够提高原始音频信号对应的声音的音频表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耳机降噪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声音降噪模组及耳机。
背景技术
传统耳机需要根据客户需要设计出耳机外型,再根据耳机外型的形状来设计耳机的内部结构。耳机内部包括有麦克风和扬声器,通过合理布置麦克风和扬声器的位置来实现耳机的降噪功能。
然而,由于耳机外型的变化,通常耳机内部的麦克风和扬声器也需要调整安放位置,耳机模组与耳机外壳的适配性较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针对耳机模组与耳机外壳的适配性较差,有必要提供一种声音降噪模组及耳机。
一种声音降噪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内部形成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一侧与外部环境相通;
麦克风组件,用于感测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第一音频信号;
降噪处理电路,与所述麦克风组件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音频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音频信号生成降噪信号;还用于将所述降噪信号和原始音频信号进行叠加以输出第二音频信号;
扬声器组件,与所述降噪处理电路连接,且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远离所述第一侧的第二侧,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音频信号,并根据第二音频信号进行发声;
其中,所述麦克风组件的中心不在所述扬声器组件的轴线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一侧形成有出音管道,所述出音管道上覆有至少一层阻尼材料,所述麦克风位于扬声器组件和出音管道的中心轴线以外。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体对应的部分壳体上形成有至少一条第一声学泄露路径,所述第一腔体通过所述第一声学泄露路径与外部环境相通,所述第一声学泄露路径内覆有至少一层阻尼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麦克风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且所述第一腔体通过至少一条所述第一声学泄露路径与外部环境相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声学泄露路径至少为两条,所述麦克风组件设置在其中一条所述第一声学泄漏路径处并暴露于外部环境中,且所述第一腔体通过剩下的所述第一声学泄露路径与外部环境相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声音降噪模组还包括:压强检测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用于感测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气体压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降噪处理电路还与所述压强检测模块连接,用于当所述气体压强在设定压强范围内变化时,停止或启动输出所述第二音频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组件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割成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对应的部分壳体上形成有第二声学泄漏路径,所述第二腔体通过所述第二声学泄漏路径与外部环境相通,所述第二声学泄漏路径内覆有至少一层阻尼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组件设有与所述第二腔体导通的通孔T1,所述通孔T1覆有至少一层阻尼材料。
一种耳机,包括:
耳机外壳;及
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声音降噪模组,内置于所述耳机外壳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聆感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聆感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84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三维钻床
- 下一篇:一种热冲压成型B柱及其成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