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温度传感器生产的端子装配装置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47713.5 | 申请日: | 2020-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5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 发明(设计)人: | 李琼;张建立;张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琼 |
| 主分类号: | H01R43/24 | 分类号: | H01R43/2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1000 浙江省金华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温度传感器 生产 端子 装配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温度传感器生产的端子装配装置,包括移动座、旋转气缸、摆动吸料块、侧移气缸、立板、限位气缸和限位块和光纤传感器;所述的移动座安装在侧移气缸的移动端,所述的侧移气缸固定在机架上,旋转气缸安装在移动座上,所述的摆动吸料块安装在旋转气缸的伸缩端,所述的摆动吸料块端部上设置有吸气孔,吸气孔上连接吸气阀,摆动吸料块的端部设置有台阶面;所述的立板固定在机架上,限位气缸安装在立板的上端,所述的限位块安装在限位气缸的伸缩端,所述的光纤传感器安装在立板的上端。本发明具有接线端子吸取移运高效,被动装入深度得以保证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温度传感器生产的端子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温度传感器是指能感受温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主要包括塑料体、感应棒和两个接线端子。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8500413A,名称为汽车温度传感器全自动组装设备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温度传感器全自动组装设备,用于组装包括底座、热敏电阻和端子座的汽车温度传感器,包括:机架、环形线体、汽车温度传感器夹具、底座供料器、端子座供料器、热敏电阻成型装置、端子焊接装置和组装装置。
现有温度传感器审查技术存在以下不足:1. 接线端子扁平状结构小,难以夹取,接线端子主动插入难以控制装入深度;2. 感应棒移运效率低,感应棒插入塑料体难对准,组装效果不好;3. 塑料体夹取困难,输送精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接线端子扁平状结构小,难以夹取,接线端子主动插入难以控制装入深度的问题,提供接线端子吸取移运高效,被动装入深度得以保证的用于温度传感器生产的端子装配装置。
为本发明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温度传感器生产的端子装配装置,包括移动座、旋转气缸、摆动吸料块、侧移气缸、立板、限位气缸和限位块和光纤传感器;所述的移动座安装在侧移气缸的移动端,所述的侧移气缸固定在机架上,旋转气缸安装在移动座上,所述的摆动吸料块安装在旋转气缸的伸缩端,所述的摆动吸料块端部上设置有吸气孔,吸气孔上连接吸气阀,摆动吸料块的端部设置有台阶面,较低的沉台上设置接线端子;所述的立板固定在机架上,限位气缸安装在立板的上端,所述的限位块安装在限位气缸的伸缩端,所述的光纤传感器安装在立板的上端,光纤传感器位于限位气缸的侧方。
作为优选,所述的移动座上设置有两个限位挡块,两个限位挡块之间垂直设置,限位挡块对应摆动吸料块的侧方,限制转动角度为九十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限位块下端为细圆柱,细圆柱下降以挡住接线端子进料。
作为优选,所述的摆动吸料块侧方还设置有振动上料器,振动上料器通过圆振和直振的方式实现接线端子的上料。
作为优选,所述的工作台包括底块和盖块;底块上端设置有缺口,盖块固定在底块的缺口中;所述的盖块上端面中部设置塑料体置料槽,盖块的两侧设置接线端子放置槽。
一种用于温度传感器生产的端子装配方法,使用上述的端子装配装置,该装置在工作时,摆动吸料块在竖直状态时,振动上料器将接线端子送出,由光纤传感器检测到后驱动摆动吸料块吸住接线端子,而后限位气缸带动限位块下降,限制后面的接线端子继续上料;而后旋转气缸带动摆动吸料块摆动九十度,使接线端子立起来,然后侧移气缸将移动座整体侧移,使接线端子插入工作台中。
一种温度传感器生产设备,该设备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塑料体上料装置、感应棒装配装置、搬运装置、工作台、端子装配装置和下料装置;所述的塑料体上料装置与感应棒装配装置并排布置,所述的搬运装置衔接塑料体上料装置与工作台、工作台与下料装置;所述的端子装配装置设置有两组,端子装配装置设置在工作台的两侧,所述的下料装置位于工作台的后方;上述的端子装配装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用于温度传感器生产的端子装配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琼,未经李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77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