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绿化灌溉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47685.7 | 申请日: | 2020-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23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张艳枝;李亚茹;赵鹏华;王义君;王玉杰;贾喜欢;王志刚;薛继华;刁玉静;姚淅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艳枝 |
主分类号: | A01G25/16 | 分类号: | A01G25/16 |
代理公司: | 河南大象律师事务所 41129 | 代理人: | 王振晓 |
地址: | 463000 河南省驻马***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化 灌溉 控制系统 | ||
1.一种绿化灌溉控制系统,包括流量检测模块、控制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检测模块包括设置在灌溉管道出水口处的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的检测信号依次送入共模抑制电路和快速放大稳定电路中进行处理,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和设置在所述灌溉管道上的电动调节阀,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并通过数据串口连接所述无线传输模块;
所述快速放大稳定电路包括运放器AR2,运放器AR2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5连接所述共模抑制电路的输出端,并通过电容C4接地,运放器AR2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6接地,并通过并联的电阻R7、电容C5连接运放器AR2的输出端,运放器AR2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和电阻R8的一端,三极管VT1的基极与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2的集电极,并通过电容C6接地,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连接变阻器RP1的引脚1和电阻R9的一端,变阻器RP1的引脚2连接稳压二极管DZ1的阴极和运放器AR3的同相输入端,变阻器RP1的引脚3接地,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运放器AR3的反相输入端和电阻R10、电感L1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Z1的阳极接地,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器,并通过并联的电容C9、电阻R14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化灌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模抑制电路包括运放器AR1,运放器AR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1、电容C2的一端,运放器AR1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容C3的一端,电阻R3、电容C2、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的一端和所述流量传感器的引脚1,电阻R2、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流量传感器的引脚2,运放器AR1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快速放大稳定电路的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化灌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放大稳定电路还设置有滤波补偿单元,所述滤波补偿单元包括运放器AR4和运放器AR5,运放器AR4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11连接三极管VT1的发射极,并通过电容C7接地,运放器AR4的同相输入端接地,运放器AR4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12连接运放器AR5的反相输入端和电容C8的一端,运放器AR5的同相输入端接地,运放器AR5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并通过电阻R13连接运放器AR2的同相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化灌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选用STM32型单片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绿化灌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传输模块选用Wi-Fi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化灌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传感器选用电磁流量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艳枝,未经张艳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768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绿色再生能量有效网络
- 下一篇:一种水土共治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