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包覆钨掺杂的金属磷化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546918.1 申请日: 2020-06-16
公开(公告)号: CN111661829B 公开(公告)日: 2022-01-04
发明(设计)人: 洪樟连;全鑫瑶;支明佳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
主分类号: C01B25/08 分类号: C01B25/08;C01B32/05;B82Y40/00
代理公司: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代理人: 傅朝栋;张法高
地址: 310058 浙江***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碳包覆钨 掺杂 金属 磷化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包覆钨掺杂的金属磷化物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1)以氯化钨,金属有机盐,次磷酸钠为原料,加入无水乙醇,通过球磨法获得前驱体粉末;2)在惰性气氛下对前驱体粉末进行热处理,即可得到碳包覆的钨原子掺杂的金属磷化物材料。该方法制备的材料的化学成分通式为Wx‑MPy/C,其中W为钨元素,x为钨原子与M金属元素的摩尔比,范围为0.05~0.15,M可以为Co,Ni,Fe中的任意一种或数种的任意比例组合。该方法制备的钨掺杂金属磷化物由尺寸在10‑20nm左右的纳米颗粒组成,表面有2‑3nm的碳层包覆。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有制备流程简单,所得纳米颗粒尺寸均匀的特点,所制备的材料可应用于催化剂、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颗粒与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包覆钨掺杂的金属磷化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与纳米颗粒的复合材料,既可以保留纳米颗粒的化学活性,又由于碳层的存在增加整体材料的化学稳定性。常见的碳与颗粒的复合的形式有以下几种:碳纤维与纳米颗粒复合;碳层或者碳纳米片与纳米颗粒复合;三维网络多孔碳包覆纳米颗粒。纳米颗粒由于它的尺寸已经接近电子的相干长度,它的性质因为强相干所带来的自组织使得性质发生很大变化,可以提供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高的化学活性。但是存在化学性质活泼,不稳定,极易团聚等缺点。将多孔碳形成三维网络包覆纳米颗粒,在阻止纳米颗粒团聚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反应过程中的稳定性。将两种材料的优势共同发挥出来。

多元金属催化剂的高效性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研究发现不同的金属元素组合,能影响活性金属离子的电子排布,周围的电荷状态等等,不同的金属元素可以在OER反应中承担不同的作用。Zhang Bo等在2016年的《Science》上发表了有关于制备均匀的FeCoW三元非晶氢氧化物材料的研究(Zhang,B.;Zheng,X.;Voznyy,O.;Comin,R.;Bajdich,M.;García-Melchor,M.;Han,L.;Xu,J.;Liu,M.;Zheng,L.;García de Arquer,F.P.;Dinh,C.T.;Fan,F.;Yuan,M.;Yassitepe,E.;Chen,N.;Regier,T.;Liu,P.;Li,Y.;De Luna,P.;Janmohamed,A.;Xin,H.L.;Yang,H.;Vojvodic,A.;Sargent,E.H.,Homogeneouslydispersed multimetal oxygen-evolving catalysts.Science 2016,352(6283),333.),发现其具有优异的OER(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性能,并且该文献通过理论计算说明了由于掺入的W原子的原子半径较大,会产生较大的晶格应力,能改变Fe,Co附近的电子排布。Pi Yecan利用水热法制备WFeCo三元金属氢氧化物,通过XPS的分析发现W原子的掺入对Co核外价电子排布有明显的作用,使得材料整体活性提高(Pi,Y.;Shao,Q.;Wang,P.;Lv,F.;Guo,S.;Guo,J.;Huang,X.,Trimetallic Oxyhydroxide Coralloids for EfficientOxygen Evolution Electrocatalysis.Angew Chem Int Ed Engl 2017,56(16),4502-4506.)。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WCl6,金属有机盐,次磷酸钠,无水乙醇为原料通过球磨和热处理磷化制备碳包覆钨掺杂的金属磷化物纳米颗粒的方法。

本发明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碳包覆钨掺杂的金属磷化物的制备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

1)以WCl6、金属有机盐及次磷酸钠粉末为原料,加入无水乙醇中通过球磨和干燥后,获得前驱体粉末;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69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