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钢子午线轮胎带束层胎面复合件及其贴合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45447.2 | 申请日: | 2020-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42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周丽琰;杨丹;赵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9/18 | 分类号: | B60C9/18;B60C11/00;B29D30/3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朱建均 |
地址: | 214199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子午线 轮胎 带束层胎面 复合 及其 贴合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钢子午线轮胎带束层胎面复合件,包括从内侧向外侧设置的辅助鼓鼓面层和胎面层;辅助鼓鼓面层中部设置凹陷部;凹陷部上设置橡胶织物带层;橡胶织物带层表面高于辅助鼓鼓面层两端;辅助鼓鼓面层和胎面层之间设置带束层;带束层包括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和第四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两侧均设置边部型胶。本发明的胎面复合件,辅助鼓鼓面层中部设置凹陷部,凹陷部上设置橡胶织物带层,橡胶织物带层表面高于辅助鼓鼓面层两端,第一带束层和第二带束层两端部位置低于带束层中部,第三带束层两端部与中部在一条水平线,可以和胎面较好贴合,防止轮胎硫化后产生肩泡,提高轮胎生产合格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全钢子午线轮胎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钢子午线轮胎带束层胎面复合件及其贴合工艺。
背景技术
全钢子午线轮胎以节能、环保、耐磨、舒适性高等特点越来越多地替代斜交胎,但是全钢子午线轮胎的肩空问题是比较突出的,在轮胎行驶过程中,冠部2#、3#带束层端点是应力集中区,最早出现裂口,裂口延伸导致肩部脱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2#、3#端点处增加缓冲型胶,可以大大分散此处的应力,极大地降低了轮胎肩空问题的发生几率,但是型胶的厚度使得3#带束层端点往上翘,在与胎面贴合的过程中,在3#带束层端点处形成窝气的空间,滚压胎面后容易形成气泡,造成轮胎降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全钢子午线轮胎带束层胎面复合件及其贴合工艺,可以提高胎面与带束层的贴合质量,大大降低3#带束层端点处窝气的概率,降低轮胎成型硫化后肩泡的产生的概率,提高产品生产合格率。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全钢子午线轮胎带束层胎面复合件,其中:包括从内侧向外侧设置的辅助鼓鼓面层和胎面层;所述辅助鼓鼓面层中部设置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上设置橡胶织物带层;所述橡胶织物带层表面高于辅助鼓鼓面层两端;所述辅助鼓鼓面层和胎面层之间设置带束层;所述带束层包括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和第四带束层;所述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两侧均设置边部型胶;所述第一带束层两端部低于第一带束层中部;所述第二带束层两端部低于第二带束层中部;所述第三带束层两端部与第三带束层中部在一条水平线上。
优选的是,所述的全钢子午线轮胎带束层胎面复合件,其中:所述凹陷部的深度为1.5~2.5mm,所述凹陷部宽度是第一带束层宽度的60~70%;所述凹陷部关于辅助鼓鼓面层轴向对称。
优选的是,所述的全钢子午线轮胎带束层胎面复合件,其中:所述橡胶织物带宽度和辅助鼓鼓面层的凹陷部宽度相同,所述橡胶织物带厚度为3~5mm,所述橡胶织物带远离辅助鼓鼓面层的一侧设置有织物层。
优选的是,所述的全钢子午线轮胎带束层胎面复合件,其中:所述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和第四带束层由钢丝帘线覆胶压延而成。
优选的是,所述的全钢子午线轮胎带束层胎面复合件,其中:所述边部型胶由胶料通过一定形状的口型挤出而成,中间厚度为3~3.5mm,宽度为35~40mm。
一种全钢子午线轮胎带束层胎面复合件的贴合工艺,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a)将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和第四带束层按照相应的角度宽度进行裁断,并安装于成型机供料架;
b)将辅助鼓鼓面层通过电机膨胀到设定尺寸,将橡胶织物带贴合于辅助鼓鼓面层凹陷部上,得到第一复合件;
c)将第一带束层中心定位贴合于第一复合件表面,裁断后对接接头,得到第二复合件;
d)将第二复合件转过一定角度,中心定位贴合第二带束层,裁断后对接接头,得到第三复合件;
e)将第二带束层两端边部对称贴合边部型胶,使得边部型胶底部与第二带束层贴合紧密,得到第四复合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54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