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排水降噪型沥青路面铺装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43351.2 | 申请日: | 2020-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2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 发明(设计)人: | 陈飞;齐琳;马融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长安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1C7/32 | 分类号: | E01C7/32;E01C11/00;E01C11/22;C08L95/00;C08L91/00;C08L53/02;C08L19/00;C08L45/00;C08K3/013;C04B28/04;C04B26/26;C04B38/00;C04B111/52 |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梁静 |
| 地址: | 10008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水 降噪型 沥青路面 结构 | ||
1.一种排水降噪型沥青路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自下而上依次包括:
混凝土基层(1);
改性乳化沥青粘油层(2),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基层(1)的上侧,用于吸附粘结;
应力吸收层(3),在所述改性乳化沥青粘油层(2)上将防水橡胶沥青灌浆材料(5)填充于玻纤格栅(6)上而成;
排水降噪沥青路面层(4),用于提高抗裂韧性;及
混凝土侧石层(7),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基层(1)的顶部两侧,用于渗透排水;
其中,所述改性乳化沥青粘油层(2)、所述应力吸收层(3)与所述排水降噪沥青路面层(4)均位于所述混凝土侧石层(7)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降噪型沥青路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侧石层(7)中各组分的重量份配比为:水泥30~40份、增强剂2~8份和粗集料60~80份;所述增强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或羧甲基纤维素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降噪型沥青路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排水盲管(8),设置于与其对应的混凝土侧石层(7)内的底部;及
挡块(9),设置于与其对应的混凝土侧石层(7)远离所述应力吸收层(3)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降噪型沥青路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橡胶沥青灌浆材料(5)中各组分的重量份配比为:橡胶沥青60~120份、碎石30~60份和膨胀剂0.1~16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降噪型沥青路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降噪防滑沥青路面层(4)中各组分的重量份配比为:橡胶沥青8~15份、粗集料60~80、细集料10~20份、硅粉0.1~10份以及钢纤维0.5~4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降噪型沥青路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乳化沥青粘油层(2)中各组分的重量份配比为:改性乳化沥青50~100份、轻质植物油5~10份和碎石30~60份;
其中,所述改性乳化沥青是由聚合物改性剂在180~210℃下与乳化沥青充分熔胀反应后制备得到的改性乳化沥青胶结材料,所述聚合物改性剂为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降噪型沥青路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乳化沥青粘油层(2)的厚度为0.6~1.2cm;所述应力吸收层(3)的厚度是所述排水降噪防滑沥青路面层的厚度的1.5~2.3倍。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排水降噪型沥青路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沥青是由聚合物改性剂、活化橡胶粉、增粘剂、稳定剂和基质沥青组合而成;其中,基质沥青、聚合物改性剂、活化橡胶粉、增粘剂和稳定剂的质量比为100:7~14:2~8:2~8:0.1~0.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排水降噪型沥青路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改性剂为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增粘剂为萜烯树脂,所述稳定剂为硫磺、碳黑、碳酸钙纳米粉体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所述基质沥青为AH-90。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水降噪型沥青路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纤维的长径比为10~20,所述钢纤维为端钩型钢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长安大学,未经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335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背包式渡河装置
- 下一篇:一种桥梁配备的警示安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