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免疫调控的高分子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543140.9 | 申请日: | 2020-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34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 发明(设计)人: | 许为康;王丽艳;李斌;黄德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61K9/16 | 分类号: | A61K9/16;A61K31/05;A61K38/19;A61K38/20;A61K47/34;A61K47/02;A61K47/36;A61L15/20;A61L15/18;A61L15/26;A61L15/28;A61L15/32;A61L15/44;A61P19/08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辉 | 
| 地址: | 5105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免疫 调控 高分子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免疫调控的高分子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促巨噬细胞再生分型用药与纳米晶须分散于有机溶剂/水复合溶液中,得到溶液A;可降解高分子微球溶于易挥发溶剂中,得到溶液B;溶液A与溶液B进行乳化,得到乳化液;所述乳化液加入至含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搅拌,得微球;微球淬冷,得到用于免疫调控的高分子微球。利用有机溶剂和液氮淬冷处理协同调控纳米晶须和药物在微球中均匀分布的作用,从而制得可调控免疫反应的纳米增强可降解高分子微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微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免疫调控的高分子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用于组织修复与再生的材料必须对组织、细胞无毒等,且在植入后不应引起过度的炎症免疫反应。如此,才可有效保证组织的成功修复与再生。其中,巨噬细胞是关键的免疫细胞,它与植入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影响其促炎或再生分型,并将决定后续组织修复与再生是否成功。
高分子微球通常指直径在纳米至微米尺度,形状为球形的高分子聚集体。高分子微球以其可设计性和多功能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科学工作者的兴趣,并在组织修复与再生领域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目前应用于微球的材料主要分为无机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及合成的高分子材料。按降解性能又可分为可降解类材料及非可降解类材料。其中人工合成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可以通过改变其原材料化学组成、材料结构及表面性质等,来设计其生物应答特性。聚酯类是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的可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如聚乳酸、聚乙醇酸、聚ε-己内酯、聚β-羟基丁酸、聚β-羟基戊酸以及它们的共聚物。乳酸-乙醇酸的共聚物是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应用于临床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但乳酸-乙醇酸的共聚物等人工合成高分子在体内降解形式为本体降解,期间会碎裂为块体颗粒,主要被促炎分型的巨噬细胞所吞噬。但同时,由于这过程中促进了巨噬细胞的炎症型分化,加重了局部炎症效应,不利于骨缺损的修复再生。而现有技术制得的低炎症反应的体系普遍存在1)需要外用装置来协同调控炎症反应或缺少有效地药物载体材料;2)免疫调控体系成份较为复杂,其潜在生物安全性需要多方评价的确认;3)制备工艺复杂、难以产业化的问题。
纳米晶须是一种由高纯度单晶生长而成的纳米级短纤维,晶须的高度取向结构使其具有高强度、高模量和高伸长率,可作为增强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免疫调控的高分子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使用纳米晶须作为聚合物基微球的“钢筋”,调控纳米晶须在聚合物相中的分布及定向排列,并利用有机溶剂和液氮淬冷处理协同调控纳米晶须和药物在微球中均匀分布的作用,从而制得可调控免疫反应的纳米增强可降解高分子微球。制备的微球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可控的降解动力学,可调控巨噬细胞的再生分型,可应用于创面修复材料、食品药品材料和药物载体材料中。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
一种用于免疫调控的高分子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促巨噬细胞再生分型用药与纳米晶须分散于有机溶剂/水复合溶液中,得到溶液A;
(2)可降解高分子微球溶于易挥发溶剂中,得到溶液B;
(3)溶液A与溶液B进行乳化,得到乳化液;所述乳化液加入至含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搅拌,得到微球;
(4)微球淬冷,得到用于免疫调控的高分子微球。
优选的,上述步骤(4)还包括在淬冷后,对用于免疫调控的高分子微球进行提纯,具体来说,提纯包括清洗和干燥,通过清洗和干燥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用于免疫调控的高分子微球的纯度。
优选的,上述步骤(1)中分散的速度为200~20000rpm,分散的时间为1min~2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31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