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包覆SiO锂电池负极材料中Fe含量的测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38727.0 | 申请日: | 2020-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8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芳;董帅;师春晓;董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特种材料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73 | 分类号: | G01N21/73;G01N1/28;G01N1/44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常晓虎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包覆 sio 锂电池 负极 材料 fe 含量 测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包覆SiO锂电池负极材料中Fe含量的测定方法,该测定方法为:将0.1~0.3g的碳包覆SiO与高纯水、氢氟酸、硝酸以及盐酸混合,然后经微波消解、赶酸定容、过滤,即得试料溶液;然后配制空白液与标准工作液:选择259.940波长谱线作为Fe元素的分析谱线,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量标准工作液中Fe的强度,然后绘制标准工作曲线,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量试料溶液和空白液中Fe的强度,然后用Fe的强度值在标准工作曲线上得到相应的Fe元素的质量浓度,再计算Fe元素含量即可。该测定方法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检测碳包覆SiO锂电池负极材料中Fe的含量,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对碳包覆SiO锂电池负极材料产品中杂质Fe含量的监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析检测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碳包覆SiO锂电池负极材料中Fe含量的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能量密度大、开路电压高、循环寿命长及无污染等优点,已成为便携式电子产品中最广泛应用的二次电池。SiO材料因具有高的比容量及优异的循环性能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有望作为锂离子电池石墨化碳材料的替代产品,然而由于硅的本征电导率低以及硅基材料在锂离子嵌/脱的过程中体积变化巨大使其广泛应用受到限制。针对上述问题,近年来,研究人员对SiOx基负极材料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通过高能球磨法制备碳包覆SiO复合材料成为提高容量电池偏低和长期循环稳定性的方法之一,然而由于在球磨的过程中球磨罐和磨球中的少量Fe会进入到碳包覆SiO锂电池负极材料中,这会使得电池的导电率以及稳定性受到影响。目前,尚无采用微波消解对碳包覆SiO锂电池负极材料试料进行溶解并用ICP-OES进行碳包覆SiO锂电池负极材料中Fe含量测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文献报道,因此,亟待开发一种能够快速、高效、准确的测定碳包覆SiO锂电池负极材料中Fe含量的方法以对Fe含量进行监测,对指导工业生产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碳包覆SiO锂电池负极材料中微量Fe 的测定方法,该测定方法能够快速、高效、准确、稳定地检测碳包覆SiO锂电池负极材料中 Fe的含量,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对碳包覆SiO锂电池负极材料产品中杂质Fe含量的监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方案为:
一种碳包覆SiO锂电池负极材料中Fe含量的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试料溶液的配制:称取0.1~0.3g的碳包覆SiO锂电池负极材料放入微波消解罐中,依次向微波消解罐中加入2~3mL的超纯水、2~4mL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氟酸、3~5mL质量分数为68%的硝酸以及5~7mL质量分数为38%的盐酸,待反应结束后,将微波消解罐置于微波消解仪中进行微波消解,待微波消解后的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将其转移至烧杯中,用超纯水清洗微波消解罐,并将清洗液一并倒入烧杯中,进行加热赶酸至混合溶液的量为2~5mL,冷却至室温,将混合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并用超纯水定容至容量瓶的100mL刻度线处,然后进行过滤,即得试料溶液;
步骤二、空白液与标准工作液的配制:空白液,在不加入国家标准Fe元素标准液和试料的情况下,进行步骤一所得到的试料溶液即为空白液;标准工作液,以浓度为100mg/L的国家标准样品Fe元素标准液为单标准储备溶液,分别取0μL、200μL、500μL、1000μL、 2000μL的单标储备液倒入5个容量瓶中,然后加入超纯水定容至容量瓶的100mL刻度线处,得到5个浓度为0mg/L、0.2mg/L、0.5mg/L、1mg/L、2mg/L的标准溶液;
步骤三、绘制标准工作曲线:选择259.940波长谱线作为Fe元素的分析谱线,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量标准工作液中Fe的强度,然后以Fe的强度值为纵坐标、以Fe的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特种材料研究院,未经洛阳特种材料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87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连续铸造的稀土镁合金放干块中锆含量的测定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光伏白色胶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