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宗固废物资源化处理装备智能制造工艺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38701.6 | 申请日: | 2020-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8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路金喜;徐利云;吕卫卫;陈艳;周文华;刘真;王春晖;陈丽;崔振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工商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B28B3/02 | 分类号: | B28B3/02;B28B15/00;B28B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2234 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宗 废物 资源 处理 装备 智能 制造 工艺技术 | ||
大宗固废物资源化处理装备智能制造工艺技术,属于环保工程及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资源化处理装备为模块式砌块成型机,由操作模块、储料模块、布料模块、压头升降及导向模块、模箱及脱模模块、振动箱及隔振减振模块和托板供输送模块组合而成;装备智能制造工艺系统由储料布料系统、砌块成型系统、脱模系统、供输送板系统、电机系统、液压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所组成。该发明通过对处理装备工艺智能制造和控制,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目前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该发明可以实现大宗固废物资源化处理利用的产业化、集群化和智能化,为大宗固废物资源化处理利用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大宗固废物资源化处理技术领域,同时涉及资源化处理工艺智能制造控制技术,具体讲是提供一种大宗固废物资源化处理装备智能制造工艺技术 。
背景技术
被国人引以为豪的“秦砖汉瓦”的生产使用虽然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它像一头巨狮张着血盆大口吞噬着我们赖以生存而有限的宝贵土地资源,这又不得不使我们对秦砖汉瓦望而生畏。据国土资源部门权威统计,生产粘土砖每年毁坏良田土地150万亩以上,烧煤7500万吨以上,占全国能耗15% 以上,由此产生排放到空气中的SO2150万吨。相比之下,粘土砖的替代品混凝土砌块,不仅可以利用各种固体废料,可将粉煤灰、煤渣、建筑垃圾、矿渣、煤矸石等变废为宝,而且还可以使墙体工程造价降低25%,缩短墙体工期50%,节省抹面沙浆40%,节省人工费40%,采暖能耗降低50% 以上,扩大使用面积5%~10%,其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禁止生产使用粘土砖,发展推广混凝土砌块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也是我国社会、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我国城镇建设及工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在拆迁和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逐年大幅增加,据统计我国目前每年拆旧和新建产生的建筑垃圾达5000~8000万吨;与此同时,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也与日剧增,2017年我国已公布的尾矿、粉煤灰、煤矸石、冶炼废渣、炉渣、脱硫石膏等大宗工业固废物合计24.5亿吨,较2016年增长5.7%,综合利用率为57.0%,其中大宗尾矿产生量占比最大,达到36.3%,其综合利用率较低,仅为27.0%。整体来看,我国大宗固废物资源化利用率距离73%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这些大量固体废弃物在城乡周边囤积和堆放,不仅占据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如何处理这些固体废弃物,如何使这些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已经成为城镇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将这些大宗固废物资源化,提高其综合利用率,对于促进城乡绿色发展转型,提高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采用的大宗固废物资源化处理装备智能制造工艺技术虽然较多,但是智能控制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严重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幅度,制约了生产成本降低幅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的压力强度、耐水性、隔热保温及抗冻融等指标的稳定性能,从而限制了该资源化处理工艺技术规模化的推广和应用。
为了有效提高大宗固废物资源化处理工艺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高我国对多种大宗固废物的利用率,使多种不同大宗固废物更好的通过制作建筑墙体材料,得到大规模的回收利用,研究一种大宗固废物资源化处理装备智能制造工艺技术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我国利用大宗固废物在制作建筑墙体材料技术工艺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大宗固废物资源化处理装备智能制造工艺技术。该发明不仅可以大量回收利用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等多种大宗固废物,节能减排,而且其产品生产成本较低,效率高,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工商职业学院,未经潍坊工商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87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