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分体式透气圆筒的水泥比表面积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34393.X | 申请日: | 202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49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军;董献国;李亚南;胡晓曼;庄菲;鲁磊;张杰;王雷;李泽君;张文仲;解文艳;音正兵;吴志德;陈彩虹;孙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体式 透气 圆筒 水泥 表面积 试验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分体式透气圆筒的水泥比表面积试验方法,采用分体式透气圆筒测定水泥比表面积,所述分体式透气圆筒包括上筒体、下筒体和穿孔板,上筒体的外周设置有第一锥面,上筒体的下端设置有内螺纹;下筒体的外周设置有第二锥面,下筒体的内部设置有用来支撑穿孔板的凸台,下筒体的上部设置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上筒体的下部与下筒体的上部螺纹连接。该试验方法规避了不同被测材料空隙率不易确定的问题,试料制备更方便,可以不考虑空隙率制样,具有快速、高效制样的明显优势;可操作性强,能精确控制试料层高度,可以有效减少误差,降低检测数据的不确定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分体式透气圆筒的水泥比表面积试验方法,属于 水泥细度测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水泥行业测定水泥比表面积依据GB/T 8074-2008《水泥比表面积 测定方法_勃氏法》。该标准适用于测定水泥的比表面积及适合于本方法的 比表面积在2000-6000cm2/g的其它粉状物料,测定原理是根据一定量的空 气通过具有一定空隙率和固定厚度的水泥层时,所受阻力不同而引起流速 的变化来测定水泥的比表面积。
测定比表面积时,一定质量的水泥试料要盛装在透气圆筒中。现行国 家标准GB/T8074-2008《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_勃氏法》规定的装料方法 如下:
将穿孔板放入透气圆筒的凸缘上,用捣棒把一片滤纸送到穿孔板上, 边缘放平并压紧。称取确定的水泥量,精确到0.001g,倒入圆筒。轻敲圆 筒的边,使水泥层表面平坦。再放入一片滤纸,用捣器均匀捣实试料直至 捣器的支持环与圆筒顶边接触,并旋转捣器1~2圈,慢慢取出捣器。
这种装料方法存在如下缺点:
比表面积的试料制备要求一次成型,并且对成型后的体积要求严格。 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试样质量是最难以确定的,因为国标推荐空隙率是十 几年前的数据,现在的水泥生产工艺改变很多,这个空隙率基本没有太大 参考价值,也就是说现在必须慢慢调整空隙率一次次成型,直到找到2000g 砝码将水泥正好压实到要求试料体积的那个空隙率;操作十分繁琐,耗时 耗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分体式透气圆筒的 水泥比表面积试验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分体式透气圆筒的水泥比表面积试验方法,采用分体式透气 圆筒测定水泥比表面积,所述分体式透气圆筒包括上筒体、下筒体和穿孔 板,所述上筒体的外周设置有第一锥面,所述上筒体的下端设置有内螺纹; 所述下筒体的外周设置有第二锥面,所述下筒体的内部设置有用来支撑穿 孔板的凸台,所述凸台位于下筒体的下部,所述下筒体的上部设置有与内 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上筒体的下部与下筒体的上部螺纹连接。
基于分体式透气圆筒的水泥比表面积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测定水泥密度
按GB/T 208标准测定被测样品密度;
步骤二、漏气检查
将分体式透气圆筒的上端用橡皮塞塞紧,接到压力计上;用抽气装置 从压力计一臂中抽出气体,然后关闭阀门;观察是否漏气;如发现漏气, 可用活塞油脂加以密封;
步骤三、试料层制备
3.1、称取被测材料m1,m1大于需要的试样量(m1也可参照GB/T 8074-2008 推荐空隙率先确定,一般情况下大于所需要的试样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未经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43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抗体、其制备及其用途
- 下一篇:形成半导体装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