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分子量聚(亚芳基醚)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31652.3 | 申请日: | 202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1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郝景峰;戴伍国;凌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星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5/44 | 分类号: | C08G65/4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知星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68 | 代理人: | 艾变开 |
地址: | 22601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子量 亚芳基醚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低分子量聚(亚芳基醚)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1)在氧化剂和催化剂的存在下,酚单体在聚(亚芳基醚)良溶剂中氧化聚合,得到在25℃氯仿溶液中的特性粘度为0.05~0.3dl/g的低分子量聚(亚芳基醚)的混合溶液;(2)水洗;(3)搅拌下及在惰性气氛下将水洗后的混合溶液加入到聚(亚芳基醚)不良溶剂中形成料浆,过滤得到湿物料;其中,水洗后的混合溶液中低分子量聚(亚芳基醚)的固含量控制为30~80wt%,聚(亚芳基醚)不良溶剂与水洗后的聚(亚芳基醚)混合溶液的重量比为3或以上;(4)干燥湿物料,得到低分子量聚(亚芳基醚)。本发明制备的低分子量聚(亚芳基醚)的醌含量低,分子量分布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亚芳基醚)树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低分子量聚(亚芳基醚)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亚芳基醚)是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之一,在电子电器、汽车、家用电器、办公室设备和工业机械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通讯技术迅速发展,第5代(5G)通讯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使用,5G通讯是高频通讯技术,对材料的电性能特别是介电性能要求高,对通讯设备的基础材料特别是覆铜板的介电损耗因数有很高的要求,在一定范围内介电损耗因数越小越有利于信号的传输。在覆铜板应用领域中,传统的环氧树脂基覆铜板电性能已经满足不了当前通讯技术的要求。
聚(亚芳基醚)树脂由于其分子链本身对称性高、极性低,具有优良的电性能、相对低的介电损耗因素和相对小而稳定的介电常数。因此,有利于聚(亚芳基醚)树脂应用在5G通讯中。但是大分子量聚(亚芳基醚)(数均分子量超过10000g/mol)因其具有熔体粘度大、溶液粘度大等缺陷,很难直接应用在覆铜板等领域,这需要降低分子量,得到低分子量聚(亚芳基醚)。低分子量聚(亚芳基醚)的制备技术主要包括再分配方法和单体直接合成法。
再分配方法如下:以大分子量聚(亚芳基醚)(数均分子量在10000g/mol以上)为原料,加入双酚类或多酚类再分配单体,溶于聚(亚芳基醚)的良溶剂中形成溶液,加入自由基引发剂,在一定温度下引发反应,形成低分子量聚(亚芳基醚)。例如,中国专利CN101389691A公开了一种低分子量聚(亚芳基醚)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通过使用数均分子量10000g/mol以上的聚(亚芳基醚)、多酚性化合物和自由基引发剂进行再分配反应,制造出数均分子量在4000g/mol以下的低分子量聚(亚芳基醚)。还有通过单体合成法先合成大分子量聚(亚芳基醚)树脂,然后在合成的溶液中通过加入再分配酚类单体进行再分配反应,形成小分子量聚(亚芳基醚)树脂。又例如,中国专利CN1140565C公开了一种通过再分配生产低分子量聚亚苯醚树脂的方法,首先通过氧化耦合方式合成大分子量聚(亚芳基醚),形成聚(亚芳基醚)溶液,然后将功能化的酚类单体加入该溶液中,不必再添加另外的再分配催化剂,制备出了低分子量聚(亚芳基醚)。另外,中国专利CN1188450C也公开了一种利用再分配方法制备低分子量聚(亚芳基醚)的方法。然而,采用再分配方法制备低分子量聚(亚芳基醚)时,反应过程中难以控制分子链的断链长度,并且引入了油溶性自由基催化剂,在后续的处理过程中难以除去,处理过程复杂。因此,利用再分配方法来制备低分子量聚(亚芳基醚)没有商品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星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南通星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16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