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起重机的吊物载荷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31400.0 | 申请日: | 202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7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郑保密;仰高;赵建阳;郭纪梅;钟友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3/16 | 分类号: | B66C13/16;B66C23/06;B66C23/62;B66C23/82;B66C1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邱成杰;李健 |
地址: | 41001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起重机 载荷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起重机领域,公开了一种起重机的吊物载荷测量方法,所述起重机包括设置有定滑轮组(2)的臂头(1)、设置有动滑轮组(3)的吊钩组件,所述臂头(1)设置有载荷传感器,动滑轮组(3)和定滑轮组(2)绕设有钢丝绳(4),其中,根据所述载荷传感器测量的所述定滑轮组(2)作用于所述臂头(1)上的载荷以及所述钢丝绳(4)的倍率来计算吊物载荷。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臂头支撑滑轮轴的表面为载荷最为敏感的区域,在该区域设置载荷传感器可以更为准确地测量臂头所承载定滑轮组、吊钩组件、吊物、钢丝绳的总载荷,相比于在吊钩组件上设置传感器,测量结果更为准确,可以更准确地掌握臂头载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起重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起重机的吊物载荷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起重机是用于提升、吊装货物的工程机械。为了保证吊装操作的安全,需要对被吊装的货物的载荷进行测量,避免出现载荷过大而导致出现安全事故。现有技术中,在吊钩上设置载荷传感器,但这种测量方式对载荷的测量并不准确。另外,被吊装货物的位姿也影响操作安全,但目前更多是通过操作人员目测来确定吊装货物的位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起重机的吊物载荷测量方法,以解决吊物载荷测量不准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起重机的吊物载荷测量方法,其中,所述起重机包括设置有定滑轮组的臂头、设置有动滑轮组的吊钩组件,所述臂头承载所述定滑轮组的滑轮轴的表面上设置有载荷传感器,所述动滑轮组和所述定滑轮组绕设有钢丝绳,其中,根据所述载荷传感器测量的所述定滑轮组作用于所述臂头上的载荷以及所述钢丝绳的倍率来计算吊物载荷。
可选择的,所述臂头设置有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所述定滑轮组包括滑轮轴,所述滑轮轴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轴套和所述第二轴套,所述第一轴套的内壁面设置有第一载荷传感器,所述第二轴套的内壁设置有第二载荷传感器,所述第一载荷传感器和所述第二载荷传感器的测量值之和为所述定滑轮组作用于所述臂头上的载荷。
可选择的,所述起重机包括卷扬,所述钢丝绳的一端连接于臂头,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卷扬,所述第一载荷传感器的测量值为T1,所述第二载荷传感器的测量值为T2,所述钢丝绳的倍率为偶数n,则所述定滑轮组的载荷为T=n*(T1+T2)/(n-2)。
可选择的,所述起重机包括卷扬,所述钢丝绳的一端连接于吊钩组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卷扬,所述第一载荷传感器的测量值为T1,所述第二载荷传感器的测量值为T2,所述钢丝绳的倍率为奇数n,则所述定滑轮组的载荷为T=n*(T1+T2)/(n-1)。
可选择的,通过对比第一载荷传感器的测量值和所述第二载荷传感器的测量值,确定吊物的位姿。
可选择的,所述第一载荷传感器的测量值为T1,所述第二载荷传感器的测量值为T2,根据T1和T2的差值来确定吊物的位姿。
可选择的,所述第一载荷传感器的测量值为T1,所述第二载荷传感器的测量值为T2,根据T1和T2的差值与T1和T2的和之比来确定吊物的位姿。
可选择的,所述臂头上设置有与所述载荷传感器电连接的无线传输元件。
可选择的,所述起重机包括操作室,所述操作室设置有能够与无线传输元件无线连接的控制元件。
可选择的,所述起重机包括吊臂、转台和变幅油缸,所述臂头连接于吊臂的上端,所述吊臂的下端可枢转地连接于转台,所述变幅油缸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吊臂和所述转台。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臂头支撑滑轮轴的表面为载荷最为敏感的区域,在该区域设置载荷传感器可以更为准确地测量臂头所承载定滑轮组、吊钩组件、吊物、钢丝绳的总载荷,相比于在吊钩组件上设置传感器,测量结果更为准确,可以更准确地掌握臂头载荷。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14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