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地磁传感器测速系统及其测速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530549.7 | 申请日: | 2020-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63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 发明(设计)人: | 李长乐;陈栎旭;毛国强;惠一龙;陈志强;刘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8G1/052 | 分类号: | G08G1/052;G08G1/042 |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王品华 |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地磁 传感器 测速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地磁传感器测速系统及其测速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测试精度低的问题。其包括地磁车辆检测模块、数据发送模块、数据接收模块和后台数据处理模块。测量时,地磁车辆检测模块收集车辆经过时的地磁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时间数据;后台处理模块接收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后台处理模块选取参考传感器,并开辟各个时间窗;后台处理模块根据时间窗内时间数据的个数进行相应处理;多检时设置测量阈值δ并根据阈值δ合并时间数据;漏检时对漏检数据使用插值法进行补齐;根据对齐结果使用最小方差法对车辆行驶进行速度估计。本发明解决了单个地磁传感器准确度低,实现困难的问题,实现了高精度、低成本的车辆测速,可用于智能化交通管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交通技术领域,更进一步涉及一种地磁传感器测速系统及方法,可用于智能化交通管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增加,交通事故和交通堵塞现象频发,对交通进行智能化管理势在必行。智能交通系统是对交通进行智能化管理的主要手段,信息采集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通过车辆测速系统对道路上行驶的汽车进行测速,为智能交通系统提供交通数据,是智能交通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智能交通系统获取车速信息后可以识别出超速车辆,给予超速车辆警示,进而避免因车辆超速导致的交通事故,从而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目前国内外主要使用的车辆测速系统借由光学、微波雷达、电感线圈和地磁传感器搜集交通数据,控制器分析数据得到车辆的行驶速度。但光学传感器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在天气恶劣如有雾霾时会影响测速效果;电感线圈传感器寿命较短;当同一方向并排出现多个行驶车辆时,或者相邻车道有大车经过时,使用微波雷达和传统的地磁传感器的测速系统容易出现没有检测到车辆的情况或者错误检测车辆的情况导致速度测速错误。传统的车辆测速系统缺乏实用性,可靠性,安全性,且局限性大,无法满足大规模部署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多地磁传感器测速系统及其测速方法,以提高测速准确度,促进公路的智能化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基于多地磁传感器的测速系统,包括地磁车辆检测模块、数据发送模块、数据接收模块和后台数据处理模块,地磁车辆检测模块与数据发送模块有线连接,数据发送模块与数据接收模块无线连接,数据接收模块与后台数据处理模块有线连接。其中,
所述地磁车辆检测模块设为M个,其中每N个地磁车辆检测模块为一组,N>=2。每个地磁车辆检测模块由地磁传感器和控制器构成,地磁车辆检测模块沿道路旁分组部署,相邻地磁传感器间隔dm,负责采集道路面磁场数据,控制器接收地磁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分析出车辆经过地磁车辆检测模块的时间数据,并每隔一段时间,将时间数据传输给数据发送模块,这段时间根据实际需求可以设为x秒或者y分钟;
所述数据发送模块,使用无线传输器接收时间数据并以无线通信方式发送给数据接收模块;
所述数据接收模块,使用无线传输器接收数据发送模块上报的时间数据并传输给后台数据处理模块;
所述后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时间数据进行处理,即将获取到的数据进行对齐,将时间数据与对应的车辆相互匹配,并根据对齐后的数据计算出汽车经过这一组地磁传感器的速度。
本发明利用多地磁传感器测速系统进行车辆测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地磁车辆检测模块收集车辆经过时的地磁数据进行阈值检测处理,得到时间数据,即车辆接近和离开地磁传感器的时间数据:
1a)地磁车辆检测模块中的地磁传感器实时采集相应的地磁数据,发送给地磁车辆检测模块中的控制器;
1b)地磁车辆检测模块的控制器对采集完毕的数据通过与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进而判断车辆是否接近或者离开地磁传感器,得到车辆接近或者离开地磁传感器的时间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05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