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面波勘探技术的基础沉降计算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524774.X | 申请日: | 2020-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22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 发明(设计)人: | 牛永效;许广春;郭帅杰;李国和;黄大中;秦海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E02D33/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谢萌 |
| 地址: | 300300 天津市东丽***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勘探 技术 基础 沉降 计算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面波勘探技术的基础沉降计算方法,步骤如下:进行场地面波勘探,采集、处理瞬态面波数据,确定基础沉降影响深度、划分土层,确定基础沉降影响深度范围内每层土的厚度、地层数和每层土体的面波速度,确定每层土的类型;分别计算基础深度影响系数、基底应力引起各层土体附加应力系数、基础沉降影响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影响因子、沉降经验修正系数;最后计算得到基础最终沉降量。本发明方法的计算过程简单、快捷,所需参数均来源于瞬态面波勘察,无需钻探、触探等,场地适应性强,无损检测,且设备简单,勘察成本低,勘察效率高,在不利用经验修正系数的情况下,仍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具有较大的推广使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地质勘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面波勘探技术的基础沉降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基础沉降量的计算是铁路、公路、工民建等工程设计的关键环节,目前主要是采用分层总和法进行基础沉降量的计算,该方法需要提供计算深度范围内每层土的厚度、压缩模量、附加应力分布等计算参数。
土层厚度和压缩模量的获取是通过钻探取样室内试验及预钻式旁压、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方法。钻探取样周期长、成本高,丘陵、林区、农田等地区由于交通困难、环保要求和赔偿费高,实施难度大,且粗颗粒土地层取样困难,难以通过室内试验获取压缩模量;预钻式旁压同样需成孔,成本高;静力触探主要适合于细颗粒土,在砂土、碎石土等粗颗粒土层勘察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面波勘探技术的基础沉降计算方法。面波是一种地球物探勘探方法,具有无损、场地适应性强等特点,面波的特征参数波速与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密切相关,且是地基土在原位应力状态和天然含水率不变、原生结构不受扰动情况下获取的,与钻探取样室内试验相比,更能准确真实地反映基础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面波勘探技术的基础沉降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进行场地面波勘探,采集瞬态面波数据;
在步骤1中,利用地震仪开展面波勘探,检波器布置好后,检波器固定不动,炮点从检波器排列的一端距检波器排列一定水平距离处开始移动,且炮点的移动轨迹与检波器排列平行,炮点每次移动的距离和检波器间距(即道间距)相等,炮点每移动一次,采集一次瞬态面波数据,直至炮点移动到检波器排列的另一端距检波器排列相同水平距离处。
步骤2:进行瞬态面波数据处理,得到目标深度范围内的面波速度分布;
在步骤2中,以每个检波器为共中心点,提取所有以该检波器为共中心点的瞬态面波数据进行叠加,通过频散曲线提取、速度反演得到目标深度范围内的面波速度分布。。
步骤3:确定基础沉降影响深度Z;
在步骤3中,通过下述过程确定基础沉降影响深度Z:
(1)当无相邻荷载影响、基础宽度在1~30m范围内时,基础沉降影响深度Z=B(2.5-0.4lnB),其中B为基底宽度,单位为m;当计算深度范围内存在波速大于300m/s的地层时,基础沉降影响深度Z为基底至该地层表面的距离;
(2)在除(1)以外的情况下,基础沉降影响深度Z按应力比法试算确定,具体如下:从基础底面由上向下,当某一深度处附加应力σZ与土体自重应力σc满足σZ/σc≤0.2时,基底至该深度处距离即为基础沉降影响深度Z。
步骤4:根据面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划分土层,确定基础沉降影响深度Z范围内每层土的厚度ΔZ、地层数k和每层土体的面波速度v,并确定每层土的类型。
步骤5:计算基础深度影响系数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47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