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面波勘探技术的基础沉降计算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524774.X | 申请日: | 2020-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22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 发明(设计)人: | 牛永效;许广春;郭帅杰;李国和;黄大中;秦海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E02D33/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谢萌 |
| 地址: | 300300 天津市东丽***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勘探 技术 基础 沉降 计算方法 | ||
1.一种基于面波勘探技术的基础沉降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进行场地面波勘探,采集瞬态面波数据;
步骤2:进行瞬态面波数据处理,得到目标深度范围内的面波速度分布;
步骤3:确定基础沉降影响深度Z;
步骤4:根据面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划分土层,确定基础沉降影响深度Z范围内每层土的厚度ΔZ、地层数k和每层土体的面波速度v,并确定每层土的类型;
步骤5:计算基础深度影响系数λ;
步骤6:计算基底应力引起的第i层土体附加应力系数Kszi;
步骤7:确定基础沉降影响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影响因子a和b;
步骤8:根据式计算基础最终沉降量,其中:
s为基础最终沉降量,单位为mm;
ψ为沉降经验修正系数;
λ为基础深度影响系数;
Δp为作用力为准永久组合时的基底附加应力,单位为MPa;
k为基础沉降影响深度范围内的地层数;
Kszi为基底应力引起的第i层土体附加应力系数;
e为自然常数;
vi为第i层土体的面波速度,单位为m/s
ai、bi为基础沉降影响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影响因子;
ΔZi为第i层土体的厚度,单位为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面波勘探技术的基础沉降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利用地震仪开展面波勘探,检波器布置好后,检波器固定不动,炮点从检波器排列的一端距检波器排列一定水平距离处开始移动,且炮点的移动轨迹与检波器排列平行,炮点每次移动的距离和检波器间距相等,炮点每移动一次,采集一次瞬态面波数据,直至炮点移动到检波器排列的另一端距检波器排列相同水平距离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面波勘探技术的基础沉降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以每个检波器为共中心点,提取所有以该检波器为共中心点的瞬态面波数据进行叠加,通过频散曲线提取、速度反演得到目标深度范围内的面波速度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面波勘探技术的基础沉降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通过下述过程确定基础沉降影响深度Z:
(1)当无相邻荷载影响、基础宽度在1~30m范围内时,基础沉降影响深度Z=B(2.5-0.4lnB),其中B为基底宽度,单位为m;当计算深度范围内存在波速大于300m/s的地层时,基础沉降影响深度Z为基底至该地层表面的距离;
(2)在除(1)以外的情况下,基础沉降影响深度Z按应力比法试算确定,具体如下:从基础底面由上向下,当某一深度处附加应力σZ与土体自重应力σc满足σZ/σc≤0.2时,基底至该深度处距离即为基础沉降影响深度Z。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面波勘探技术的基础沉降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通过式λ=1.05(σ'v0/Δp)计算基础深度影响系数λ;其中,σ'v0为初始状态基底处土体有效应力,单位为MPa;Δp为作用力为准永久组合时的基底附加应力,单位为MPa;其中,当λ0.5时,取λ=0.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面波勘探技术的基础沉降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中,基底应力引起的第i层土体附加应力系数Kszi依据Boussinesq理论根据基底应力分布类型查表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477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